【即時通會員如是說】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特別是信息化的飛躍,網絡用語越來越新,越來越潮。許多時候你不得不感嘆,自己又落后了。其實生活中來一點這樣的佐料也挺好的,畢竟多元化的文化價值總是有利于文化的進步。然而作為中國第一大考的高考,作文中出現網語,我覺得要慎重。畢竟這些參加高考的學生還只是學生應該更多的把精力用在學習上,當然不是說網語就不是學習,網語更多的來自社會!如果對于那些思維非常活躍才思非常敏捷的學生,如果文中出現很少的網語也可以理解,畢竟不能太吹毛求疵!鼓勵學生們將更多的經歷和心思用到文化知識的學習,至于網語那是以后走上社會的事!——倪衛校
寫作其實該是個嚴肅又生動的東西,它既要保持莊重也要不斷吸收各種新的養料充實。但是,高考作文總不該像論壇里的網貼——就算網絡水軍都不會這么寫東西的。其實大多“網語”都是人們吐槽的畸形結果。高考本身也該是件嚴肅的事兒,用吐槽的的句子來寫,都偏離主線太遠了。但是,有些網絡語言的確講著是社會一種事實,也并不是不能用在文章當中,這就需要寫作文時候正確取舍了,這也就是對作文取材的一個選擇吧。——楊文
我覺得不能一棍子悶死的,網絡中有很多東西還是很積極向上的,真實的反映出社會的各種情況,各方面訊息,當然過激,偏激的部分當然不可取,適當的恰當的使用還是應該允許的。——李斐
網絡詞語,如民諺一樣,也是良莠不齊,有的規范,如“躲貓貓”“打醬油”“給力”“頂層設計”等等,不論官方還是民間,都認可,有的就屬隨意,甚至偏好,還有將錯就錯,如“有木有”“神馬”“偶(我)”,如果在正式場合使用,給人一種不好不嚴肅的印象。所以,一刀切肯定不行,也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的中小學生正確分辨和對待,尤其是中小學的老師們,特別關注一下,正確引導學生,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正確使用,不看對象亂彈琴肯定也不好。——栗彥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