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坐班族、北漂族易缺維D
還有哪些人群是維生素D的易缺人群?
坐班族:
人體需要的維生素D,90%靠曬太陽合成,而坐班族,陽光照射不足。
肥胖:
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很容易與脂肪細胞結合,而脂肪細胞一旦吸收了維生素D,就很難再把它們釋放出來,而只有血液中的維生素D才具有活性。
老人:
皮膚曬太陽合成的維生素D,一開始沒有活性,經肝臟代謝后,具有了一定的活性,再經腎臟進一步羥化成維生素D3后,才更有活性。
有研究表明,70歲老人皮膚中7-脫氫膽固醇含量僅相當于年輕人的5%,而皮膚形成維生素D的能力僅為75%;再則,老年人腎功能減退,D3合成相對減少。
65歲以上的老人,每年有超過1/3的人會發生跌倒,其中有個重要原因,是老年人因維生素D水平的降低而造成肌肉衰弱了。
黑膚北漂族:
皮膚中的黑色素會阻擋紫外線的吸收,本來生活在日照多的地區的人,進化讓他們的皮膚中有較多的黑色素,如果他們遷徙到了日照少的地區,這樣他們的皮膚便不能夠吸收到足夠多的戶外紫外線,來促進維生素D的形成。
5曬太陽獲取的維D最具活性
除新生兒外,其余易缺人群,均應采取多多戶外活動,多多曬曬太陽,來獲取維生素D。
因為,進化環境給我們的生理特點,不僅是人體需要的90%的維生素D來自光照,而且是陽光照射皮膚后合成的維生素D3,是維生素D家族中最具生物活性的。
照多長時間的太陽才合適?
紫外線照射皮膚合成維生素D量的多少,與季節、年齡、性別、緯度、照射面積、照射時間、紫外線強度、皮膚顏色等多種因素相關。但是,坐班族,每天至少應曬半小時的太陽。
還有10%,須從飲食中獲取。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日攝入量為:0~10歲兒童為10ug/d;11~49歲50ug/d;50歲以上及中晚期孕婦和乳母10ug/d。
魚肝油是維生素D的豐富來源,含量高達8500IU/100g;海魚、魚卵、肝臟、蛋黃、動物性食品中也有一定的含量。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