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幸福教育”給學生提供最好的服務
邵東生是地地道道的三中人——初高中都在三中上學,保送上了福建師大數學系,畢業后成為三中數學老師,后來任三中教務處主任,36歲擔綱三中金山校區主持工作的常務副校長。2006年11月,38歲的他擔任福州八中校長。4年后,他再度回到三中,成為新一任校長。上任兩年來,他一直很低調,本報這次采訪也是他第一次接受媒體專訪。
但不低調的是他的教育理想與教育實踐。邵東生就任三中校長以來,三中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機遇:十三層的新教學辦公綜合樓馬上要破土動工、將與十九中聯合辦學、創新班開始招生……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三中新的發展規劃明確,學校近期目標是爭創“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國家級示范性高中,而遠期目標則是“國際知名,國內一流”。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在邵東生眼里,理想的教育就是為學生提供最佳服務的教育。衡量一所學校教育質量最重要的指標是學生的成長度,即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成長的幅度。好的教育就是讓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使學生自身的層次提高1~2個梯度。
通過三中的培養,優秀學生層出不窮。劉人瑄同學三年前從三牧中學考入三中,擔任理科實驗班班長、校學生會副主席,如今她已獲得高考保送資格,被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預錄取。還有國際機器人大賽、各種學科競賽、創新大賽等,都活躍著三中學子的身影,并獲得卓越成績。
“一兩片葉子都有不同,何況孩子?我經常告誡年輕的老師,要善待孩子。”邵東生說,高中生都是15~18歲的年齡,這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時光、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齡,老師要引領好他們,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興趣特長,挖掘每一個孩子的潛能,讓孩子不是為了高考在學習,而是為了未來幸福的人生而學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