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技多不壓身
還有一個學期,市民王女士的女兒就要升初中了。她說,如今家長們普遍達成共識——人生的“分岔口”已從高考前移至中考,而此前的初中是關鍵期,“小升初”也絕不容閃失。削尖了腦袋也要擠進名牌中學,家長們的煩惱隨之而來。
小升初的嚴峻,并不被王女士料想到。直到有一天,王女士丈夫的一位同事帶著孩子來家里做客。聊天時,得知這個小男孩考進了中山紀念中學。
“人家開口就問曉彤(王女士女兒)有沒有參加‘集訓班’,英語有沒有拿到‘FCE’,有沒有‘走美’(一個奧數比賽簡稱)的成績?當時我和孩子都傻了。”王女士回憶道。
同事讓她先上幾個“小升初”論壇上看看,“先掌握基本知識,掃掃盲,才能再聊。”此后的幾天,補課的王女士發現自己多么孤陋寡聞,“在中山,小升初最難,中考最容易,高考介于兩者之間。”一位多年從事“小升初”課外培訓的人士介紹。
而曉彤要想進一中或僑中,最簡單的是等著“電腦派位”。按照學區劃片、以電腦隨機搖號的方法分配學位。除此之外,“小升初”還有特長生、擇校生、條子生等幾種擇校途徑。其中多種途徑對于王女士等人,基本是“此路不通”。
比如所謂的“條子生”,則更為直白。一些家長直接通過特殊社會關系,使自己的孩子獲得重點學校的入學機會。“條子生、擇校費,都是‘拼爹’的游戲,咱們玩不起,只能老老實實靠成績,一步一步來博取學校歡心。”王女士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