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
不聽解釋保安失職
公眾之所以對何兵表現出一副同仇敵愾的樣子,說到底還是源自人們習慣性同情弱勢,對強勢者持有某種成見,殊不知這種習慣和成見在何兵的身上引爆了。事實上,保安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在原則喪失嚴重的今天,能按原則辦事,確實難能可貴。然而,在原則的基礎上適當變通,這不僅是種職業智慧,也是對現代職業人的起碼要求——畢竟,時代變了,很多管理逐漸向服務轉型,難道保安就只會或者只應該僵硬地執行活人制定的幾條“死規矩”,臨了一味地將責任往單位身上推?
就學校制定的規定,終究也不是什么法律法規;即使是制定規定的初衷,原則上只是約束大多數,或者適用于一般情形。再回頭看何兵沒辦理手續,也不見得就是不尊重保安執行學校的規定,而是邀請何兵的學生操作不周。按道理,這應該算是特殊情況,而且造成這種“特殊”的還是學校的學生。
說句良心話,作為一大學副院長、教授,而且又是去給學生講課,何兵還是試圖通過各種途徑解釋:比如讓聯系學生提供上課單,比如指示車上政法大學車牌證明是老師,這已經是夠謙和的了。此等狀況下,既然保安是為學校服務的,就應該多一些主動和擔當,比如在認真聽取解釋后,主動聯系保衛處直接領導,或者聯系學校直接領導核實情況。事實上,這也才是對所供職單位的高度負責。
其實,現實中一些保安機械性工作,也是讓一些領導頭疼的:不給點權力吧,秩序無法維持;給點權力吧,他們卻“拿雞毛當令箭”,搞得領導很被動。從這個角度說,傳媒大學保安橫豎不聽解釋,也不采取應對措施,其實不失為一種嚴重失職,值得該校領導反思。(賀成)
評判
教授批保安
打錯了靶子
誠如網友所說,保安這么做其實是遵照制度恪守職責,非但不該批評,反而值得尊敬。由是觀之,何教授批保安,實則上打錯了靶子。教授進校被拒的看點究竟在哪兒呢?何教授在微博中提到的一件事,很值得深思:自己在境外多所大學都沒見過這樣的保安。是國外的保安都不敬業嗎?非也。事實上,在國外,大學幾乎都沒有大門和圍墻。大學連門都沒有,也就不會有保安。沒有保安,何教授自然能夠暢行無阻。
特地在網上查了一番資料,結果發現,外國的大學,要么沒有“校門”,要么只有個象征性的小小的“門”。以美國為例,美國匹茲堡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華盛頓大學等,都是沒有校門的,進出都很自由。不正是因為秉持自由、開放,美國才會有眾多的一流大學嗎?
反觀我們,雖然喊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但是大學的名氣非但沒有見長,大學的校門越建越大、越建越豪華,倒是不爭的事實。當中國大學校門排行榜應運而生之時,可見我們的大學花了太多工夫在“表面文章”與“面子工程”上了。有了最奢侈的校門,自然需要保安上崗。這么看來,何教授與其批保安,倒不如痛批一切皆行政化,且等級壁壘森嚴的落后機制。畢竟,保安只能守得住校門,卻守不住學歷造假、論文造假、學術造假及教育腐敗!何教授若想不再被大學拒于門外,矛頭針對的不應該是保安,而是那些威嚴且令人生畏的大門。難道不是嗎?(從建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