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素質教育那是空談”
記者:很多人質疑說,你的孩子都是通過“港澳臺聯考”考進北大的,這個聯考的含金量比高考低。
蕭百佑:飛機駕駛員如果沒有學過開汽車,開汽車也會撞死人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拿高考和聯考對比沒有意義,因為是沒法比的。我的孩子,因為他們身份的問題,只能參加聯考。但他們都是在內地高考的教育體系下培養出來的,他們的同學比他們成績差,都能保送北大。是他們本身的修養和素質,決定了他們能夠上北大。
記者:在你看來,是否考上北大就意味著成功了?
蕭百佑:考上北大是一種階段性成功,意味著他們有了更好更廣闊的平臺,他們最終是要有能力、有品德、有一種精神去為社會做出貢獻。
記者:對孩子們的未來你還會干預嗎?比如考研究生?
蕭百佑:我只會給建議,把握大的方向。我要求他們要讀博士。
記者:你的書里寫到,兒子小時候因為迷戀種各種植物,就把他搜羅來的所有珍稀植物統統扔了。為什么不尊重孩子的興趣?也許他今后會研究植物學?
蕭百佑:植物學家也不是種花種出來的啊!他這是玩物喪志,影響到了學習成績。學校的學生,首要的任務是學習,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學習內容。
記者:哪怕這是一種應試教育?
蕭百佑:應試教育怎么啦?三千多年都是這樣啊!誰能夠拿出比應試教育更好的體制嗎?我們要承認現實,體制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啊。素質教育那是空談。
記者:你似乎對北大有著很深的情結,為什么不鼓勵孩子們報考清華或是香港大學呢?
蕭百佑:首先,我的孩子都是念文科的,所以他們不會選擇清華。文科才是中國建立和發展的根本,理科不過是文科的使用工具。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讓孩子讀理科,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其次,我是崇尚國學的,我孩子從小受到的是傳統的國學教育,中國人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所以我沒有讓他們去考港大。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