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位名師課堂“論劍”
課改名師呼吁:要把“課改課”變成“常態課”
在昨天的課堂展示環節,有33位全國名師課堂“論劍”。和張居強老師的“數字化課堂”不同的是,全國知名特級教師、寧海中學校長郭其俊的數學課則更側重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郭其俊用數學的知識給學生講授生活中的《分期付款》,剖析生活中的真數學與假數學、真生活和假生活之間的區別。“銀行家其實是最貪婪的,因為他們每次讓貸款人先還的都是給銀行的利息。”郭校長指出,數學教學需要靈韻生動、意趣悠長,這樣的課堂才是有趣的,能夠讓學生們真正愛上數學。
昨天的展示課涉及語數外等八大科目,其中語文特級教師、雨花臺中學的張建杰老師所授的文言文讓在場老師也是大吃一驚。因為他不僅會教文言文,還會寫文言文,并把自己根據知識點巧妙創作的文言文講給學生聽,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不過,按照課改精神設計的公開課上得再好,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形成常態,則是一個問題。“新課改推進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老師開公開課可以按照課改精神來設計,但是要讓這樣的課堂變成常態課,很少有老師能做到。”南京雨花臺中學穆耕森校長告訴記者,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不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停留在知識的灌輸和機械的題海訓練,而新課改要求的思維訓練、能力培養方面還是在教學中被忽略。
“就拿數學教學來說,現在還是側重于做題。高考命題也在進行創新,但是大部分題目還是傳統題,然而,從真正培養學生的角度上來說,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都應該立足新課改精神,加大學生的能力培養。比如學校新打造的數學數字實驗室在全國都是比較領先的,這種先進的科技手段引進課堂可以讓數學在孩子的眼中不再艱澀難學,而是可以直觀感受和動手去體驗的,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