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大學生,你一個月花多少錢?開學近一個月來,本報記者在華僑大學、泉州師院、福師大閩南科技學院、黎明職業大學、華光攝影藝術學院等高校隨機調查采訪了100名學生,發現泉州大學生人均月支出1000元左右,其中戀愛消費成為支出“大頭”;電腦、手機等電子消費成為大學生的消費新習慣;與之相反的是,大部分學生都缺乏理財觀念,消費缺乏計劃性。
物價上漲,生活成本高 人均月支出1020元
調查顯示,100名受訪者的月均支出超1000元,其中60%的受訪者月均支出800元以上,1000元以上的有25%。
“物價漲了,這每月花銷也只能跟漲了。”受訪學生,華僑大學工商學院大四學生李茂認為,節節攀升的物價,導致大學生消費支出水漲船高。“大一時,學生街一份煎餅果子才2.5元,大三時變成3元,現在已經漲到3.5元了;鮮榨果汁去年還賣5元,現在都賣到了5.5元。”李茂說,大一時,家里每月給他800元生活費;大二時,漲到了900元;大四時,由于物價上漲,再加上找工作的需要,生活費也漲到了1100元。
“大學生活開門七件事:吃飯、睡覺、上網、戀愛、犯賤、曠課、補考,樣樣要花錢。”采訪中,不少受訪大學生調侃。
戀愛消費成“大頭” 七成學生月均過200元
調查顯示,生活費、學習消費、休閑消費、人情消費、戀愛消費等占大學生消費支出前五位。其中,戀愛消費占大學生消費支出比近33.2%,成為大學生消費“大頭”,七成的大學生每月的戀愛消費超過200元,其中月均300元以上的有55%,超過38%的大學生月均花費400元以上。
黎明職業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小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這個月為例,除了在食堂吃飯,他和女友在學校小飯館吃了一頓晚餐,35元;在客運中心站吃了一頓KFC,花費80元;看了電影《美國隊長》,票價80元×2=160元;周末逛街,給女友添了一件秋衣120元;共計花了395元,其他坐車等小的花費尚未計算在內。
走訪中,大部分大學生表示,平時吃飯、看電影、K歌,已經花銷不少了,如果遇上男、女友生日,或者2月14日情人節,或者七夕,甚至11月11日光混節,買禮物,買玫瑰花,送巧克力,那花銷就更多了。對此,不少大學生感嘆,“談錢傷感情,談感情更傷錢啊!”
電腦、手機100%普及 電子消費成時尚
調查顯示,100名受訪大學生均擁有電腦、手機,其中75%的大學生擁有的電腦在3000元以上,80%的大學生表示用過兩部以上手機,15%的大學生擁有iphone或者ipad。電子消費,也逐漸成為大學生消費中的“普及品”。
在調查中,55%的大學生表示,自己的通訊費在50元以上,18%的大學生月均通訊費超過150元。手機聊天、發短信、上網等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此外,利用手機訂票、團購、繳費,也漸漸成為大學生群體中較為流行的做法。
另外,25%的大學生除電腦、手機外,還擁有數碼相機。不少學生表示,就電腦、手機、數碼相機這“三件套”而言,保守估計就要花掉5000元;有的購置費用甚至達到15000~20000元。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