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圖
有機構調查顯示,在中小學設置書法課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百度/圖
教育部日前下發(fā)《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在中小學校語文、美術、藝術等課程中開設書法課程,其中三至六年級的語文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爭取在今年秋季正式開課。
對此,各界人士普遍表示支持,但也有很多人擔心,由于缺少師資和教材,特別是容易受到功利性應試教育的沖擊,中小學的書法課很可能會流為形式。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在學校開展持久有效的書法教育呢?我們來聽聽相關人士的看法。
沒有考核要求
書法課會不會淪為自習課?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深刻地影響了現(xiàn)代人的生活,也改變著人們的交流方式和書寫習慣。和電腦鍵盤上飛速打字相伴相生的,是漢字書法普及程度的降低。
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令人擔憂,青少年一代正面臨著嚴重的“書寫危機”。書法學習曾經(jīng)作為青少年啟蒙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今在大部分學校的課程中早已見不到它的身影,許多學校的“寫字課”也成了有名無實的擺設,課程常常被取消或是挪用為自習課和其他科目的補習課。2011年3月初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為此呼吁:在全國中小學義務教育課程中加強書法教學,讓書法重進課堂。
2011年8月2日,教育部公布《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強調,中小學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中,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開展書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級的語文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普通中學在語文等相應課程中設置與書法有關的選修課程;一至三年級著重培養(yǎng)學生硬筆書寫能力,三年級開始,過渡到硬筆軟筆兼學;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本地區(qū)中小學校書法教育的實際情況,對書法教育的課程安排、教學管理、教師任職條件及資源配置等進行規(guī)劃。
根據(jù)通知要求,書法教育基礎較好的地區(qū)和有條件開設書法課的地區(qū),應爭取在2011年秋季開設書法課。尚不具備條件的地區(qū),要做好開課的規(guī)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教育督導部門要把書法課開設情況納入教育督導的專項內容。
各界普遍認為,《意見》的出臺有利于在中小學階段開展書寫教育,也讓訓練學生寫一手合乎規(guī)范的字成為學校教育的必要內容。但是,人們的擔憂同樣也不少:
首先,學生學習任務重,作業(yè)量大,是當前中小學生學習的普遍狀況。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教師、家長和學生都把注意力放在文化知識的學習積累上,很容易忽視了與考試不直接掛鉤的書寫能力。其實不只是書法課,在中小學階段,不與考試考核相掛鉤的素質教育課程,經(jīng)常會不知不覺地被邊緣化,甚至被置換成自習課或主要科目的補習課,這種情況在許多學校并不鮮見。當然也有反例,例如自從把體育列入中考項目后,師生家長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就大大加強。可見,目前尚無與任何考試考核掛鉤的書法課,在今后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面臨類似的尷尬。
另一個擔憂來自于現(xiàn)實層面,目前書法課最缺師資和教材,絕大多數(shù)學校眼下并沒有專業(yè)的書法教師,對于書法教育的師資培訓也比較欠缺;市場上雖然有各種各樣的書法練習材料,但卻很難找到適合課堂教學的教材。此外,上書法課是要花時間的,練習書法也是要花時間的,如果學生日常學習任務重,學校就很難集中大量的時間進行書法教育,恐怕也缺乏這方面的動力,這些都是開展書法教育的難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