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開學 小學生家長心中無底狂掃文具和書籍
■在我國,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由來已久,原因復雜,涉及考試制度、學校管理、家長觀念以及傳統文化消極影響等多個因素。家長如果過度"關愛"孩子,可能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開學在即,家長帶著孩子忙購書。新華社發
●臨近開學,一年級新生部分家長緊張過學生仔
●模擬開學,媽媽當老師給女兒上課
昨天是新學年開學前的最后一個周末,也是潘女士第三次上街,給女兒買開學用品。“鉛筆買了好幾種,自動的、HB的、2B的;文具盒買了硬的,還買了軟的筆袋……”可即便是這樣,潘女士仍然望著商店里滿架的開學促銷品忐忑不安,“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就是對開學很惶恐,很怕自己沒有替她準備好。”
像潘女士這樣的家長還不在少數。不少一年級新生家長最近都有點“興奮并惶恐著”。
擇校費用 為孩子花了十多萬
劉先生的兒子今年“擇校”進了某知名附小,“擇校”就花了十多萬塊。“當初擇校就是想他能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劉先生說,他選擇那所小學就是聽說該小學在全市都排名前列,師資、教學都是一流水平。“我工作忙,常年出差在外,他媽媽文化程度不高,只能說希望找個好學校,好老師去教育他。”
可臨近開學了,找了好學校、好老師的劉先生還是心中忐忑。“我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要買哪些東西,又怕買到太差了孩子到學校會受委屈。反正大頭都花了,也不在乎這點小的。”劉先生一家開著車到購書中心,只要是促銷員極力推薦的,劉先生都會動心,就連教輔書都給兒子買了一大堆,花了近五百塊。“什么《小學隨堂優化作業》、《看圖說話》,反正老師書單上開的我全買了,還買了很多其他的。”劉先生說,也沒打算讓兒子全做完,“先買著,好就多看看,不好就算了,有備無患”。
分班焦慮 分到差班怎么辦?
自從分班表登出來之后,家住天河的肖女士心里就一直嘀咕。“兒子被分到12班,怎么這么后啊,是不是后面的班都不好啊?”
肖女士的兒子進的是越秀區一知名重點小學。由于學校名聲在外,學校的學生一直被認為是“非富即貴”。兒子報名時肖女士還不覺得怎樣,到了分班表一出來,肖女士就有點惶恐了。“兒子分的班實在是太后了。原來說一班二班是重點班,這樣看來,兒子的班豈不是會很差?”肖女士四處向人打聽,小學分班是否內有“玄機”。到了老師家訪時,她還是沒忍住,直接向老師詢問了這個問題:“學校到底有沒有重點班啊?”
有的家長則更為“精明”,一早就開始打聽小孩班上的班主任是誰。“看看誰當班主任,再打聽一下這個班主任之前幾年的情況如何。如果口碑很差,那當然要想辦法換班啊。”剛剛參加完新生家長會的張女士就說,有些班主任經驗十幾年了,而且教學成績一直很好,“小孩如果能分到這樣的班主任帶,即便不是重點班又有什么關系?”
模擬開學 培養學校作息習慣
雖然沒有開學,可家住番禺的林先生家已經“開學”三天了。為了讓女兒更好地適應新學期,林先生一家提前進入開學狀態。
“每天早上七點會叫她起床,然后我會給她上課,每節課40分鐘,學習語文、數學、英語。”林太太是全職媽媽,為了女兒開學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幼兒園放假后孩子基本上每天就是玩,現在要開學了,再不收心,我怕她上學時會很難適應。”林太太在暑假期間就買了很多一年級的教輔書,每天給女兒教一點。“這樣,她上學的時候也會適應得快一點。”而到了這幾天,更是完全按學校作息時間來安排女兒的生活,“上午上三節課,中間安排十分鐘給她上廁所。”
對于假期提前結束,女兒頗有抵觸,這幾天在家里很不配合媽媽的教育。林先生則認為,小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剛入學的孩子還小,家長的督促必不可少,堅決要將“開學狀態”堅持下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