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位教育專家對媒體表示,家庭相對富裕的城市孩子,能夠上較好的大學,獲得更大教育回報,而家庭貧寒的農村孩子,則只能上一般大學,獲得較低的教育回報?!斑@種現象傷害的不僅是學生,更是農村家庭的教育希望。”這位專家說。
“現在沒有‘關系’根本不好意思出去找工作了?!奔磳⒀芯可厴I的重慶一所大學的茹和對記者說。
即使是憑借自己的本事考上了湖南省公務員的農村小伙子向軍,談起自己的經歷,也坦承“我的例子不代表大多數和我一樣背景的人,只能說我是‘幸運兒’”。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認為,不能充分就業的大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條件艱苦的群體極易可能淪為新的社會底層,這群人掌握資源少,通過自己努力很難實現理想,因此難以突破社會階層固化。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曾對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5個城市進行民意調查,顯示58.8%的被訪者認為社會底層群體向上流動的機會不多。
“一個健康的社會階層應該是可以流動的,而目前的情況有可能造成階層流動的固化,易形成階層鴻溝,使更多的人成為社會新底層,不利于社會穩定?!敝苄⒄f。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發展室主任李煒曾認為,對于“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也要理性看待。仍處于“二元”結構的中國,每年都有數千萬的農民從土地上脫離出來,成為工人、個體戶、小商人等,這種規模宏大的社會流動,是中國經濟和生命力之所在。
也有網民認為,“寒門”能夠培養人的韌性,不靠父母、只靠自己的獨立人格和打拼精神更容易取得最終的成功,雖然期間肯定會經歷挫折。
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畢業的賴凱就是一位出生在湖北省一個偏僻小城的“寒門學子”,靠著自己刻苦努力和謙遜為人,他不僅在電子工程信息的學業上一路領先、成績驕人,而且無論在實習單位、工作單位都表現出很強的處事應對能力。
“初中開始就離家住校讀書,高中、大學期間都要在假期打工掙錢,貼補學費。這些經歷是我人生難得的財富。面對工作中多變的壓力,我應該比很多人有更強的心理承受力?!辟噭P說。
他告訴記者,他在中科大的許多同學家庭并不富裕,甚至有的來自小山村,很多人仍然相信知識、學業能夠改變命運。
“‘寒門’和‘貴子’之間也許很難畫等號,但在任何時候不能放棄對知識的信仰和追求以及對自己人格的完善和培養?!敝苄⒄f。
社會學家建議,中國目前亟待加快統籌城鄉發展,實現教育制度公平公正,摒棄特權思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讓財富更多地向底層人民傾斜,給“寒門”學子以機會,莫讓“寒窗苦”真的變成了“寒門苦”,這才是解決公眾對“寒門難出貴子”憂慮的根本途徑。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