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翩一繪
核心閱讀
今年,廣州市開全國先河,推出首個地方性公派留學生項目“菁英計劃”,拿出1300多萬元,首批資助40名學生,前往世界排名前300名的大學留學。日前,這些學子陸續踏上了留學之路。
很多民眾普遍關心:花納稅人的錢,公派少數精英出國值不值得?人是怎樣選出來的,為什么是這40人入選?他們將在國外學些什么,能為祖國作出哪些貢獻?學成后會如約回國嗎?
講述者:葉莘,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本科畢業生
評點人:賀萬穗,廣州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主任
8月4日,廣州新白云機場,國際出發廳。
登機廣播響起,時鐘正指向21時整,葉莘從一大堆行李中站起來,開始排隊登機。臨行前,這個身高1米85的小伙子回過頭,透過落地玻璃窗又看了一眼市區的方向,依依不舍。
他的目的地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未來5年,他將在那里攻讀生物學專業的博士學位(國外不少大學可本科直接讀博)。不過,與眾多留學生不同,葉莘多了一重身份——廣州公派留學生。葉莘剛剛從中山大學生科院本科畢業,在美期間,他每月將從廣州市政府獲得1.3萬元人民幣的資助。
名為公派,實為資助
入選需滿足“五大條件”
葉莘:這次獲得公派資格的40個人包括攻讀博士和聯合培養博士(已在國內讀博,到國外交流學習2—3年)兩類,我所在的中山大學有12人,聽說也是層層選拔出來的。我之所以入選,可能也是幸運地滿足了廣州市的“五大條件”。
這5個條件中,首要的是已通過個人申請獲得了國外高校的錄取通知;此外,原屬高校必須具有博士點且自身成績優秀;所錄取的國外高校必須在廣州市列出的世界排名前300名的名單上;攻讀的專業是廣州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最后還要承諾畢業后回廣州工作5年以上。
從這些條件來看,說是公派,實際上就是資助。這次必須是個人先申請成功,再由政府資助相關費用,所以我們可以說是新時期、新形式的公派留學生。
要滿足這5個條件,首先要學習成績優秀。從我個人來講,首先是英語要好,其他各科不能有短板,此外一封好的推薦信也非常重要。我2007年入學,出于對科研的興趣,第一學期就考入了學校的“基地班”,全校只錄取60個人。讀書期間,我3年都拿獎學金,排名基本在全班前5名,還在省生化實驗技能大賽拿到名次。我一共申請了16所大學的博士,3所大學的碩士,最后拿到了這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可能給我寫推薦信的教授和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都是從這所大學畢業的,給我的申請加了不少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