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所獨立學院選擇了集體“出走 為何“獨立”
自上世紀90年代興起以來,獨立學院就未曾遠離公眾的視野。它的身上有著太多的問號和非議。
有人擔心:上半年的“獨立潮”,是否會在獨立學院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有人疑惑:教育部26號令,如何給獨立學院“斷奶”?有人追問:獨立學院的發展困境,是否折射了中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漏洞?
針對獨立學院的現狀、困境和機遇,我們已經刊登了《獨立學院為何真“獨立”》、《多數獨立學院為何“按兵不動”》兩篇報道,今天來聽聽專家觀點。
【望】非議多
“利益主體不止一個,矛盾多,也容易被放大”
每年招生都要培養不少百萬富翁,像湖北的獨立學院招生規模近10萬人,保守估計至少有10多億元被少數人中飽私囊——幾年前,有人曾在媒體上“披露”獨立學院的某些“黑幕”。
對于獨立學院的各種指責,一直都未停息。但實際上,獨立學院誕生的初衷,是為了緩解高等教育的某種困境。
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后王富偉介紹,獨立學院興起于江浙一帶。浙江高校數量原本就不多,1998年浙江大學合并其他幾所高校后,因為研究型大學的定位,本科招生數不升反降。獨立學院,成為浙江破解這一難題的“新招”:一年內建起22所獨立學院。
但是,作為新生事物,獨立學院缺乏必要的管理和規范?!蔼毩W院很成問題”,在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獨立學院如果不“斷奶”,將進一步畸化中國的高等教育。
熊丙奇說:“在發展初期,很多獨立學院沒有學位發放資格,只能依靠母體校,造成二、三本的學生畢業時卻拿到了一本學位證書的怪象?!毙鼙嬷毖裕@對一本學校的學生不公平,對其他民辦高校更是如此,嚴重擠壓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2003年,教育部頒布8號文《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開始整頓獨立學院。“五獨就是最核心的要求?!毙鼙娼忉?,獨立學院被要求具有獨立法人、獨立校園、獨立財務、獨立師資和獨立證書。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閻鳳橋認為,趨利性行為在民辦高校和公立高校都有所存在,但“由于一些獨立學院的利益主體不止一個,彼此矛盾較多,所以問題容易被擺上臺面,也容易被媒體放大”。
改革期限逼近 300余所獨立學院選擇不“變身”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