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得知寶寶需要添加輔食了?——初添輔食7大信號
媽媽要通過觀察寶寶的表現,決定添加輔食的時間。一般來說,當寶寶想要且能夠吃輔食時,會有以下的信號:
1.快半歲大的寶寶,常常在抓到任何東西后就往嘴里送。
2.當大人吃東西時,寶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或者喜歡抓大人正要吃的東西。
3.寶寶的背部發展到稍加扶持便可坐穩,頭頸部肌肉的發育已完善,能夠自主挺直脖子。
4.寶寶的吞咽功能完善,挺舌反射消失——當寶寶準備接受輔食時,舌頭及嘴部肌肉將發展至可將舌頭上的食物往嘴巴后面送,一起來完成咀嚼的動作,而不會總將送到舌頭上的任何食物都往外吐。
5.寶寶餓得很快,即便吃了足量的母乳或增加了喂奶的次數,也無法滿足他這種饑餓的需求。
6.寶寶連續幾天哭鬧或表現得煩躁,但吃喝睡玩、大小便以及精神反應都正常,完全沒有生病的跡象。
7.只喂母乳的寶寶,近一兩個月的身高、體重的增長都不太好,生長曲線過于平緩,不能達到正常標準。
怎樣給寶寶添加輔食呢?——初添輔食4大原則
1.添加的品種——由一種到多種
初添輔食,務必一次只添一種,切不可貪多;每增加一種新的食物時,都應當有三四天到一周的適應期,看看第一次試吃后以及逐漸加量后,寶寶是否會有不適反應,如發燒、嘔吐、腹瀉、起皮疹、喘氣困難、食后哭鬧明顯且難安撫等。確定沒有任何問題后,才能添加新輔食。
2.添加的食量——由少到多
初試某種新食物時,最好由一勺尖那么少的量開始,觀察寶寶是否出現不舒服的反應,然后才能慢慢加量。比如添加蛋黃時,先從1/4個甚至更少量的蛋黃開始,如果寶寶能耐受,1/4的量保持幾天后再增加到1/3的量,然后逐步加量到1/2、3/4,直至整個蛋黃。
3.添加的濃度——由稀到稠
最初可用母乳、配方奶、米湯或水將米粉調成很稀的稀糊來喂寶寶,確認寶寶能夠順利吞咽、不吐不嘔、不嗆不噎后,再由含水分多的流質或半流質漸漸過渡到泥糊狀食物。
4.食物的質地——由細到粗
千萬不要在輔食添加的初期階段嘗試米粥或肉末,無論是寶寶的喉嚨還是小肚子,都不能耐受這些顆粒粗大的食物,還會讓因吞咽困難而對輔食產生恐懼心理。正確的順序應當是湯汁-稀泥-稠泥-糜狀-碎末-稍大的軟顆粒-稍硬的顆粒狀-塊狀等。比如從添了奶或湯汁的土豆泥、到純土豆泥、到碎爛的小土豆塊的過渡。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