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鵬宇老師說: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游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后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鵬宇老師對女兒學習從沒什么要求,甚至戲謔說:“不要考前幾名,考前幾名被老師盯上就麻煩了!”可是有次女兒考了第三名,心里還是很高興的。她 對爸爸說:爸爸,今天請我吃肯德基吧!這個爸爸說了:好啊!不過爸爸不是因為你考第三名才要請你。爸爸愛你,即使你考倒數第一倒數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 爸也會請你的!
孩子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她心里怎樣,還用說嗎,幸福著呢!
5、數落孩子的不是
家長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家長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征服的快感。
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氣,還是心里服氣!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數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讓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讓孩子喪失自尊。
6、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后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完全喪失斗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個農村長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個哥哥。從小父母就偏愛哥哥,認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氣。所以自我砥礪,一定要爭口氣給父 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來她果然比哥哥成績還好,考上大學,有不錯的工作,成家立業。但是因為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證明給娘家看,久而 久之令她的丈夫忍無可忍,要和她離婚……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