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在上幼兒園最后一年的時候,大班的孩子學習跳繩。跳繩是一項很 好的運動,看似簡單的動作卻需要很好的協調性。升大班的時候,園長特意召開了家長會,告訴家長不要僅看重一些知識的學習,比如學多少拼音和數 學運算等,而應該看重孩子的潛能訓練。知識是容易學習的,能力卻不容易獲得。園長介紹了潛能訓練的一些方法,比如跳繩,說繞口令等。有一天我把女兒接回之后,她就要買跳繩,買了之后她就不停地跳,經過一天的艱苦訓練終于可以連著跳幾十次了。她很累,晚上很早就睡覺了。在她跳繩的過程中我默默地觀察她,她很認真,很投入。當她熟練了一個動作之后我又教給了她新的跳法。從這個過程中我看到,孩子對自己有興趣的事,都會很投入地去做。從這一點來講,孩子比我們純凈,沒有興趣的事他們一定不做,即使做了也會很明顯地表現出情緒,不像我們成人,可能為了某個目的,再沒有興趣的事也要做。
學會跳繩之后,她又要學自行車。我認為,孩子小的時候,凡是她想 嘗試的運動項目都要讓她嘗試,因為運動可以鍛煉一個人的協調能力、反應能力和耐力等。給她買自行車的第一天,她騎了好幾個小時,很新鮮也很過癮,但是第二天渾身酸痛。我告訴她這是過分運動的結果,但是并沒有阻止她再去騎,因為這是對毅力的鍛煉。我要讓她知道,即使是做感興趣的事情也需要付出,也會有痛苦。
游戲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內容,從游戲中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的性格,有的小孩天生膽小,有的小孩害怕與陌生人交往,有的小孩很小就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小孩總是跟在別人后邊。當然這其中有很多原因,家長的性格、孩子的性格、家庭環境、經濟背景、家庭人員的社會地位等,孩子從小接觸的一切都會給孩子影響。讓孩子去游戲,讓他們從小學會與不同的人交往,鍛煉身體,鍛煉毅力,更重要的是從游戲中我們可以發現孩子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陷,然后在教育中揚長避短。
有一個假期我很忙,便把女兒送到翻斗樂。翻斗樂是個玩游戲的地方,每天她就在那里愉快地玩,中午有人照顧吃飯,偶爾也會寫寫作業。對于孩子來講,每天在那里應該是件愉快的事情。可是有一天,女兒卻說不想去了。我知道一定有什么事情讓她不開心。
第二天,我特意早早地去接她,到了那里我在她不注意的地方看著她玩。她正在和幾個小朋友在海洋球里做游戲。一個小朋友坐在斜坡上往下扔球,兩三個小朋友在斜坡下接球,誰接到了,誰就到上面去扔。我發現女兒 反應很快,她總是在球剛到斜坡的一半時就可以判斷出球的方向,然后等著接,而其他小朋友都是等球到了自己那里才接,所以女兒接球的概率比其他人高多了。過了一會兒,總也接不到球的小朋友先走了。人越少越不好玩,最后沒人了,當然就玩不下去了。沒有人的時候,女兒抬頭看看四周,一下 看到了我,跑了過來。
作為父母,這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夸她?罵她?還是什么都不說就帶 她回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首先夸獎她聰明,別的小孩只有等球到了才接,而她可以提前判斷球的方向。但是我又說:“因為你總有機會坐在上面扔球,下面其他接球的小朋友自然就不愿意和你玩了。我教你一招,你接到球以后,可以給你周圍總也接不到球的小朋友玩,他們一定高興。而且 由于你的謙讓,大家還會喜歡你。你可以試一試。”過了一會兒,有其他小朋友到海洋球這邊來玩,女兒又重新玩起剛才的游戲。她按照我教的方法去做,大家扔球的機會均等了,所以玩得很高興。后來,玩膩了這個游戲,其他的小朋友還叫她一起去玩別的項目。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