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7月28日電 (記者 朱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臺企英業達集團(北京)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全成在接受中新社等媒體采訪時指出,技術需經充分交流才能實現應用落地,進而在市場達成共贏、產生共鳴。
大會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舉行。受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邀請,聯發科、日月光、英業達等臺灣人工智能頭部企業首次組團亮相大會兩岸人工智能融合發展創新展區,集中展示前沿創新成果;參加兩岸人工智能融合發展創新論壇,探討融合發展路徑。相關領域產學研界人士表示,兩岸布局AI各有優勢,攜手同行定能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務實的交流是增進共識、達成合作的重要途徑。
今年前5個月,兩岸貿易額為1236.68億美元,同比增長13.3%,顯示兩岸經濟合作保持暢旺。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趙世通指出,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在科技創新領域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礎和顯著的互補優勢。要深化兩岸科技交流,推動兩岸產業升級,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促進兩岸青年相知相親,共同譜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
“臺灣在半導體產業、精密電子器件制造等領域優勢突出;從跟跑到并跑,大陸AI發展也已邁向新階段。”從事智能制造相關研究的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韓紅桂分析兩岸合作前景指出,市場協同方面,兩岸企業可聯合開發多模態大模型,將大陸算法與臺灣硬件優勢相結合;產業鏈互補方面,臺灣芯片為大陸發展AI應用提供硬件支撐,兩岸可聯合打造智能制造標桿項目。
邱全成觀察到,基于過往合作基礎,兩岸不少企業已攜手展開AI技術布局,實現成果轉化、落地應用。未來,兩岸可攜手打造“數字經濟圈”、搭建平臺,讓中小企業有機會和行業頭部企業合作,為年輕人和初創企業提供施展空間。青年朋友也可善用AI,創造更多有益于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產品。
大會期間,大陸人工智能領域最新科創成果紛紛亮相,臺灣業者表示“大開眼界”。華為首次線下展出昇騰384超節點真機,讓臺達電子研究院院長闕志克直言“非常震撼”。
他受訪時說,DeepSeek(深度求索)上線不過六個月,華為便意識到要在硬件設計上作出因應以支援軟件需求,響應速度非???,“當模型需求與硬件設計做到如此緊密的結合,產出的結果當然是好的。”
闕志克表示,人工智能應用層面,大陸一直處于領先態勢,主因市場足夠大,科創企業又頗具積極性和開拓精神,值得臺灣借鑒。兩岸攜手布局AI的更好方式,是展開坦誠且務實的交流。
“人工智能是年輕的行業,特別是年輕人的行業。”在大陸深耕金融業數年的臺胞黃柏翔,此次特地帶領在上海實習的臺灣青年參加論壇,了解兩岸前沿領域合作現狀。他希望青年用好所學知識,積極擁抱藍海。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哈爾濱市新增兩岸文化打卡地2025-07-29
- 兩岸青年冰城共繪文化交融圖2025-07-29
- 兩岸青年共話龍江民生溫度2025-07-29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青年冰城共繪文化交融圖2025-07-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