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 題:豐富課程設置 創新教學模式——大學生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課程取得積極成效
新華社記者王鵬
強化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是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重要一環。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完善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課程標準”“打造一批國家規劃教材、示范課程和教學成果”。
完善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安排、創新教學模式……一段時間以來,各高校積極開設大學生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相關課程,助力大學生更好擇業、更快就業,有效推動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構建科學課程體系,夯實就業育人基礎——
“互動式”多元挑戰課堂、“體驗式”實踐社交場域……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校整合優勢資源,打造富有特色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內容體系,助力學生增強職業意識、拓展職業認知。
這是高校不斷完善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課程的生動縮影。立足區域特色與辦學定位,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各高校不斷構建起科學豐富的課程體系。
北京交通大學校院兩級共開設21門就業指導類線下課程,1門線上慕課,包含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業教育等內容;安徽農業大學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分階段設置目標,如大一聚焦規劃啟蒙、大三強化求職技能;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將立德樹人融入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全過程,講述大國工匠、技能榜樣故事,涵養“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職業精神……
在課程帶動下,大學生不斷樹立科學的職業觀、就業觀,自我定位更加精準,對于職業發展路徑的規劃更加明確。
豐富教學形式,推動生涯教育取得實效——
如何通過技術賦能,讓課程教學更富吸引力?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過采用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踐混合式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精準化的生涯規劃指導與服務;上海電力大學則依托“職涯充電站”微課與“生涯闖關”平臺,引導學生樹立“扎根行業、服務戰略”的擇業觀。
此外,不少高校也注重校企協同和產教融合,為學生職業規劃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指導。
記者了解到,清華大學每學期邀請數十位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人士走進課堂,圍繞行業對拔尖創新人才需求,面向學生開展實戰教學,增強學生的職業使命感與專業認同度;華中科技大學有針對性地帶領學生走進相關企業,讓學生參與模擬面試與真實項目實操,深度感知職場生態。
實施精準化幫扶,強化對重點群體的保障——
針對重點群體,各高校也注重加強幫扶,切實提供精細化、有溫度的就業指導服務。
例如,內蒙古大學建立了“經濟援助、技能援助、就業幫扶、崗位推送”的就業幫扶體系,通過發放求職補貼、開展“宏志助航”計劃培訓、舉辦求職技能訓練營等形式提供指導;天津職業大學注重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生涯規劃指導,精準幫扶困難畢業生……
一系列務實舉措,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就業形勢與政策,全面提升求職技能和綜合素質,有效筑牢保障底線。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年中經濟觀察|民生為大,獲得感持續增強2025-07-24
- “福你就業”人大代表企業送崗活動見聞2025-07-19
- 六成2024屆本科畢業生起薪低于6000元,哪些職業月薪超8000元?2025-07-18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大暴雨、特大暴雨,要來了!2025-07-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