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8小時鎖單超過24萬臺——不久前,小米首款電動SUV小米YU7創下了行業新紀錄。幾天前,距離首車上市僅15個月,小米汽車實現累計交付30萬輛。國際電動汽車新聞網站ArenaEV刊文稱:“小米YU7以創紀錄的訂單點燃電動汽車市場熱情”。6月30日,第三方機構車Fans確認,小米汽車在此前一周新增鎖單28萬臺,締造中國汽車行業新紀錄。
小米汽車的熱銷,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崛起的縮影。7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1至6月份,汽車市場延續良好態勢,產銷量均超過1500萬輛,同比均實現10%以上較高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696.8萬輛和693.7萬輛,同比增長均超40%。
“卷”技術創新不“卷”價格
上周末,北京某商場的小米汽車門店人頭攢動,即便距離YU7正式上市、創下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輛的驚人數據已過去半個多月,這款車的市場熱度依舊絲毫未減。
抵達門店外,最引人注目的是門口擺放的客流量提示表——這種常見于主題樂園、熱門IP快閃活動的流量管理方式,在汽車零售場景中頗為罕見,直觀印證了小米YU7的高關注度。
“當年買特斯拉等了5個月,現在提小米要等大半年,‘好飯不怕晚’,咱國產品牌也是出息了。”車主江先生說。
買車要排隊,提車等一年——上一次出現這樣的熱銷場景,還是在10年前的特斯拉,如今換成了“北京造”的小米汽車。價值錨重構背后,是中國汽車工業實現“逆襲”的故事。
在小米SU7上市之前,不少人曾經帶著早年對中國品牌的刻板印象對其抱有相應的期待——“小米造車,是不是要做汽車行業的價格屠夫?”然而,無論是售價21.59萬元起的轎跑SU7,還是售價25.35萬元起的豪華高性能SUV車型YU7,都沒有陷入低價路線的廝殺,而是“卷”技術、“卷”安全、“卷”體驗,不“卷”價格。
在中國同行創新之勢的側面助推之下,國際新能源汽車明星企業也加快了腳步。在小米YU7發布不到一周內,特斯拉在其中國官網宣布Model 3與Model Y兩款車型的長續航版本迎來產品升級,續航里程均通過“加速提升”軟件包實現提升,這一舉措也被行業人士認為是“對小米YU7的反擊”。
從追趕到反超,不打價格戰、靠創新也能贏得市場,以小米汽車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收獲了同行贊譽。“世界上70%的電動車都是中國制造的。他們擁有非常先進的車載技術,每輛車里都有華為和小米的技術,上車后,你無需配對手機,你的整個數字生活就能自動同步到車內。”近日,福特CEO吉姆·法利公開表示。這并不是法利第一次對他的中國競爭對手不吝溢美之辭。2024年,法利就曾表示,小米是“一個比汽車公司強大得多的行業巨頭和消費品牌。”
老百姓愿意為好產品買單
今年29歲,家住北京的黃女士在1月份決定購買一輛汽車,家中已有一輛德系豪華品牌入門級車型的她,將目光投向了小米YU7。
無獨有偶,在湖北武漢,家中已經有一輛日產豪華品牌轎車的孫女士,在去年新購入了一輛SU7后,又對新上市的YU7摩拳擦掌,“家里還缺輛SUV,好想‘剁手’啊。”
在過去,汽車消費市場中,男性消費者占據絕對主流。隨著SU7、YU7兩款小米汽車車型先后上市,汽車行業的消費人群正在加速吹進“新風”。把女性用戶從副駕請到主駕、在拼性能的同時也要考慮“好開好停”、設計細節中充分考慮親子用戶的敏感需求……雷軍在不久前透露,小米汽車車主平均年齡約為33歲,女性車主占比達到30%。
“有些傳統需求,要么飽和,要么過時,而新消費已經成為消費者的共同訴求。事實證明,消費者不是沒錢,而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消費品。”在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看來,從《哪吒》IP爆火,到小米YU7熱銷,說明老百姓不是沒錢消費,而是市場太缺少切中用戶痛點的好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YU7的起售價超過25萬元,傳統豪華品牌曾長期占據這一價位的主要市場,國產汽車往往只能靠低價爭奪市場空間。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厲克奧博認為,小米改變了這樣的格局,消費者愈發愿意為懂用戶、有創新、高質量的國產電動汽車買單,這將進一步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形成雙向奔赴的正循環。小米YU7的熱銷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創新已經成為激發中國龐大消費潛力的鑰匙。
數據顯示,下單YU7的車主中60%到70%為增換購,購車者的整體年齡比SU7消費人群的年齡稍大,但也以“95后”、年輕家庭用車為主。“這背后的邏輯其實很清晰:大家對于中國經濟和自己的生活有著積極的未來預期。”厲克奧博說。
造車躍升北京制造業第一大產業
這個夏天,不少全國科技、汽車愛好者家庭有了一個新的暑期打卡地——小米汽車超級工廠。一年,這里預計將接待10萬名訪客參觀。在京城東南的這座超級工廠,每次開放參觀預約,名額總是很快一搶而空。
魅力在工廠里,又不全在工廠。在這座面積比北海公園還要大的智造園區里,研發、生產、銷售、體驗等各種功能集于一體。智能機械臂靈活揮舞、9100噸超大型壓鑄島讓“鋁水”秒變一體化大型零件、人工智能賦能視覺檢測協同作業、數百臺機器人自動運轉、車身車間關鍵工藝100%自動化……智造產線上的每個靈動數字都是汽車產業升級的佐證。
今年春節假期參觀了小米汽車工廠后,資深米粉田丹告訴記者,他和愛人已經決定,幾個月后YU7一上市,他們就立刻下單。半個多月前,YU7開售當晚,田丹不到1分鐘內就完成了鎖單支付。幾個月后,他所訂購的鈦金屬色YU7 MAX,就將從他親自參觀過的產線上下線。
小米汽車、北京奔馳、北汽新能源、理想汽車……目前,北京共有8家在京生產制造的整車企業,2024年汽車與交通產業實現產值超過44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5%。按小米汽車發布15個月交付超30萬輛計算,僅小米汽車一家企業,在15個月內交付的汽車產值就已超600億元,YU7上市后,更是有望推動小米汽車年產值突破千億元。
數千億產值背后,是產業鏈上下游成千上萬家供應商的合力,也是數以百萬計家庭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撐。“我們選擇在北京造車,響應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選擇供應商伙伴時也有個前提——同等條件下,北京供應商、京津冀供應商優先。”雷軍近日接受北京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除電池外,小米目前有30%到40%的供應商是京津冀企業。
如今,這個數字仍在攀升。記者走訪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小米汽車工廠時發現,緊鄰小米汽車工廠的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基地項目正在建設中。雷軍透露,隨著這座寧德時代在華北地區的首座電池工廠明年投產,小米將有70%的供應鏈配套實現京津冀供應。
目前,汽車產業已躍升為北京制造業第一大產業。2024年北京市汽車制造業實現15%以上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約30萬輛,同比增長近3倍。
責任編輯:張峰培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小米YU7最新實車圖曝光,掀背式尾門設計引關注2025-01-22
- 1—10月全國網絡零售額9.1萬億元 增長10.9%2020-11-2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旅游專列、老街夜市、光影惠民……暑期消費“2025-07-17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特朗普最新提議,捷克不跟!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