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9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羅昱倫 通訊員 林伯郊 顏志強)盛夏時節,走進位于大田縣梅山鎮沈口村的盛源農場仿野生靈芝種植基地,一朵朵色澤光亮的紫靈芝在林間靜靜綻放,清香撲鼻。
“這是村里第一次嘗試種植紫靈芝,長勢很好,8月即可采摘。”該農場負責人陳高頒說,今年3月,他和村民一起流轉了30畝生態公益林,用于種植紫靈芝。
這個曾經“守著好生態,卻難富口袋”的小山村,正因一朵朵靈芝悄然發生改變。
沈口村現有人口1219人,全村近1.9萬畝的土地中,林地就占了1.6萬多畝,耕地只有600多畝。過去,村民多以傳統農業為生,村集體收入微薄。
“山再綠也換不來錢,村民只能守著青山過苦日子。”沈口村黨支部書記陳長植感嘆,村里有生態公益林941畝、天然林384畝,生態公益林只能“看”不能動,如何將沉睡的森林資源轉化為資產,讓村民、村集體持續增收,成為困擾村干部的難題。
“既要喚醒青山,又要鼓起荷包,發展林下經濟是個好辦法。”通過先后前往沙縣、尤溪、清流等地考察,陳長植發現,沈口村濕潤的氣候和深厚的腐殖質土壤十分適合靈芝的生長。于是,他與陳高頒等村民一起成立盛源農場,探索“生態保護+林下經濟”發展模式,通過鎮政府牽頭、農場出資、村集體以廢棄廠房入股分紅的方式,在不損害林業資源的基礎上,依托生態林等自然資源,構建仿野生靈芝生長環境,打造高品質椴木紫靈芝種植基地。
農場首批采購菌棒、菌袋1萬多個,采用傳統椴木栽培技術,通過科學控溫、保濕、遮陽等方式培育高品質靈芝。“農場與清流仙芝園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入菌種優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種植技術,在提升靈芝產量與品質的同時,保護林地生態平衡。”陳長植介紹,林下種植靈芝不僅不破壞原有植被,仿野生環境與椴木栽培技術還賦予了靈芝高活性成分,產出的靈芝藥用價值高,食用口感好,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純天然的靈芝更符合消費者的健康需求,附加值更高。”陳長植仔細算了一筆賬,一根菌棒能產1~2.5公斤鮮靈芝,2公斤鮮品可制成0.5公斤干品,每公斤售價600元至1000元,后續還能開發靈芝孢子粉、切片等深加工產品,效益可觀。
靈芝在市場中展現出的大活力,為小山村帶來了大變化。嘗到“甜頭”的村民又將目光轉向了另一個特色產業——紅菇。
“采摘紅菇如今已成為村里林下經濟的另一項重要收入來源。”陳長植介紹,2024年,沈口村依托自身豐富的天然闊葉林資源,積極與高校開展產業合作,共同推進紅菇培育實驗。
在實驗過程中,專家對現有林木實施科學撫育管理,精準伐除不適宜紅菇生長的宿主樹種,精心保留并培育適合紅菇生長的小苗木。同時,高密度補植米櫧、絲栗栲、紅錐這3種適宜紅菇生長的殼斗科樹種,并通過林下清灌、腐殖層調控以及孢子液噴灑等一系列技術手段,有效促進紅菇自然擴繁。
“紅菇作為村里的傳統產業,長期以來一直依賴自然繁育。”陳長植介紹,野生紅菇價格高昂,每公斤可達1600元至3600元。然而,在自然繁育的條件下,紅菇產量較低,目前整村年產量僅為250公斤。通過引入人工干預措施,今年紅菇自然出菇率有了明顯提高。經初步統計,天然闊葉林中的紅菇產量提升了20%~40%,逐步形成穩定且可持續的產出模式。
如今,被綠色生態環繞的沈口村通過林下“掘金”,喚醒了青山,帶富了村民,用實際行動將生態稟賦轉換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效益。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大田:“美人茶”飄香百峰秀2024-07-26
- 大田縣:戲曲進城 文藝下鄉 文化服務“跑起來”2024-02-18
- 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迎來又一春2024-01-22
- 大田:推行“紅黑榜”改變餐館“臟亂差”2022-12-06
- 大田:跨村聯建蹚出鄉村“幸福路”2022-08-29
- 大田:品牌“走出深閨” 美人茶香富萬家2022-05-25
- 首屆中國美人茶賽在大田舉行2021-11-16
- 福建大田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多舉措助力疫苗接種工作2021-09-02
- 大田縣6萬元重獎茶王 首屆中國美人茶大賽九月舉辦2021-08-24
- 五色六香 解密大田美人茶2021-08-24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小盆栽大產業 “多肉經濟”激活老區發展新動2025-07-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