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工作中,有“事心雙解”這個說法,指的是“事解”與“心解”一起達成。事情解決了,老百姓心里的疙瘩也解開了。
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信訪工作一直是我市基層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2年5月,《信訪工作條例》正式施行,成為新時代信訪工作的基本遵循。3年來,漳州持續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注重依法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強化信訪問題源頭治理,解“事結”,也解群眾“心結”,走出了一條保障群眾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的創新之路。
面對面“問需”,情理并行“治未病”
兩萬多名評理員活躍在基層一線
一邊是業主,一邊是開發商,一場發生在信訪評理室的“智慧碰撞”,悄然改寫了劍拔弩張的局面。
不久前,在一起房產糾紛的評理過程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智囊團”齊上陣——市、區多部門聯合會商,制定解決方案;人大代表認真傾聽當事人陳述,不時解釋相關政策規定;心理咨詢師和社會工作者在了解雙方真實心理訴求后,充分運用心理咨詢技術,引導其走出心理誤區。
“從今天起,雙方按協議履行承諾。”隨著當事雙方在調解協議書上落筆,這場長達3年的紛爭終于畫上句號,業主江某也解開“心結”,表示不再進行上訪上訴。
“評理員就像矛盾調解的‘潤滑劑’。”參與此次調解的市人大代表王松柏道出事項辦結的關鍵。他表示,作為“無利益第三方”,人大代表憑借天然公信力,能夠真正走進信訪人的心里,提高調解成功的幾率。
在信訪工作中,溝通解釋困難是重復信訪的主要問題之一。近年來,漳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調解優先,打造矛盾化解的“緩沖帶”。對內,發揮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作用,整合各單位資源構建調解矩陣。對外,聯合社會資源,推選各行各業的專家能手和“兩代表一委員”、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等,成立信訪評理調解“專家庫”。在評理過程中,根據群眾訴求“按需派單”,將“情、理、法”有機結合,共商共調,最大限度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漳州,像王松柏這樣的信訪評理員共有20890名。作為調解地點的信訪評理室多達2157個,遍布村委會、綜治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實現市縣鄉三級全覆蓋。這些調解站和調解員,不僅力求調解達到“事心雙解”,日常中,也會定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做到事前“主動預防”、事后“跟蹤問效”。
2024年,全市成功辦結化解中央信訪聯席辦集中交辦督辦的314件信訪事項,涌現出“人大代表評理調解室”“信訪工作志愿者評理室”“睦鄰空間和事佬”等一批亮點品牌。
點對點“問計”,律師支招“把好關”
全省率先開展信訪事項“準司法”程序辦理
讓法律工作者參與化解信訪事項,是我市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的一個重要舉措。
云霄縣火田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員賴坤賢是一名法援律師,參與信訪事項的化解工作已有三十余年。他既參與調解,也提供法律援助,用高效便民的法律服務方式,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既解開“法結”,又解群眾“心結”。
“有時候遇到的當事人心理壓力大,我們會主動跟進,把相關法律法規解釋清楚,也做一些普法、安撫工作。”賴坤賢說。
法律工作者參與后,一些疑難復雜信訪事項的化解工作更加順利。古雷開發區律師楊宏文就對去年參與化解的一起信訪積案印象深刻。
古雷開發區林某因征遷補償款爭議,長期以不當方式鬧訪。楊宏文與當地信訪聯席辦協作,多次與林某及其家人對接溝通,耐心向他們擺事實、講法律。最終,林某服氣了,當事各方達成協議,這起信訪積案被成功化解。
調解糾紛,可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但涉及法律政策,就需要專業人士參與。我市建立了法律援助機制,向法律工作者“問計”,從法律角度剖析一個個案件,釋法明理,依法有序把涉法涉訴信訪引入正常申訴程序。對部分無力承擔訴訟費用的當事人,由律師介入,無償提供法律援助,幫助申請司法救助。
除了幫群眾解難題,律師也給信訪部門提建議。這體現在信訪的復查復核的環節中。
復查復核,指的是信訪“三級辦理”中的信訪復查與信訪復核,這是及時糾正信訪受理辦理不規范情形、維護信訪人合法權益的程序保障。我市在全省首推將信訪事項“三級辦理”實施“準司法”程序辦理,引入第三方律師事務所參與復查復核工作,提供專業法律意見,實現部門初審、法律審核、政府審定的“準司法”程序。
律師參與復查復核工作后,會對信訪事項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并隨調查小組深入實地收集更具法律效力的證據,對照相應法律法規,出具《法律意見書》,把好法律關。
有了專業的法律意見,復查復核質效不斷提高。自2021年引入第三方律所參與信訪復核工作以來,我市信訪總量、重復訪均有所下降,復查復核工作質效位居全省前列。
屏對屏“問效”,網上信訪“高效辦”
更加精準把握群眾訴求,提升工作質效
當前,網上信訪已成為群眾信訪的重要渠道。今年來,漳州的網上信訪占比接近60%。市委主要領導多次要求,要充分發揮“漳州通”“市長信箱”“網上信訪”等平臺作用,更加精準把握群眾訴求,提升工作質效。
近期,薌城區盧某通過網絡,向市委主要領導反映其妻子所在企業在臨時工待遇、人員配置等方面情況。市委高度重視該網上信訪件,市信訪局及時轉辦,相關部門及企業迅速行動起來,通過現場核查、調閱資料、聯合督導等方式,對反映的相關情況進行核查,相關企業及時與盧某了解溝通并積極落實整改。
漳州推進“互聯網+信訪”,構建市縣網上信訪投訴受理平臺、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塊、“市長信箱”、微信公眾號等多元渠道,暢通拓寬網上訴求表達平臺,織就“全覆蓋”“一網通”的陽光信訪綜合服務管理網絡。
渠道暢通了,更重要的是能解決問題。
“精準交、依法辦、及時回。”市信訪局局長林瑞安介紹,收到網上信訪件后,他們會第一時間準確交辦到相關地區或部門,并做好數據統計、信息錄入、督查指導等工作;承辦部門逐條建立臺賬并依法予以辦理;辦結后,相關部門及時向網民反饋結果。
對留言件建檔立卡,建立微信群進行每日跟蹤督辦,也是我市保障民意暢達的方式之一。
“看,這是工作人員在群里每日通報的到期留言件及需要整改的留言件。” 漳州市網上信訪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董瀚楠打開手機微信群,邊刷動聊天記錄邊介紹。對于即將到期的留言件,市信訪局工作人員將通過電話、微信通知等形式提醒承辦部門。
把信訪工作情況“曬”在陽光下,網上信訪才更具公信力。市信訪局依托信訪信息系統,將辦理情況向群眾全過程公開,群眾可查詢、可跟蹤、可督辦、可評價。
不久前,長泰區的趙先生反映其任職的鋼廠拖欠職工薪資問題。市信訪局第一時間介入,多次督促辦理,并審核把關。經過長泰區人社局、陳巷鎮等多個部門單位的共同努力,趙先生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
“叮”,當趙先生的手機收到工資發放到位的短信時,他很是開心。打開電腦,這次網上信訪的辦理流程、方式、結果等環節一目了然。
“感謝政府領導和各個部門協調督促解決。”趙先生在網上回復道。此次網上信訪形成完整閉環。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如今,依靠網上信訪這輛民意“直通車”,群眾反映事情更方便快捷。在漳州,納入“最多投一次”的信訪事項可“日接收、5日落地、15日辦結”,平均辦理時間為7天。
記者 林依妮 徐鏡正 周媛婷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畢業季涌現求職“新賽道”2025-05-21
- 1—4月漳州罐頭出口值位居全國第三2025-05-21
- 漳州創新發放電子消防審驗告知書2025-05-19
- 漳州推出“定制課堂”護航建筑安全2025-05-19
- 省老科協領銜主辦2025年“四送” 大型義診活動在漳州市詔安縣舉行2025-05-19
- 1至4月漳州海洋經濟重點項目超序時推進2025-05-16
- 漳州:與入選企業簽訂裝修合同 可申領補貼2025-05-16
- 漳州:一時貪嘴惹禍端 違停摘楊梅受罰2025-05-15
- 漳州1至4月省數字經濟重點項目超序時推進2025-05-13
- 漳州市金石碑刻傳拓修復工程龍文站啟動2025-05-13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步走”實踐2025-05-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