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PK:
【正方】
·讀經、學弟子規,才知中華傳統文化的好
·許多被寵壞的子女生活習慣、行為模式、禮節都有偏差,但讀經后,他們懂得孝順、感恩與包容
【反方】
·童年的最大意義就是要快樂,所謂的讀經班很多時候就是一些人為了賺錢搞的噱頭
·讀經很多時候不是真正的讀經,而是“背經”
看似“老古板”的讀經課程,如今已成為最火的親子活動之一。
“你們知道哪里有教小孩學習古代經典的培訓班嗎?”十二月剛過,林女士就開始咨詢朋友,她的兒子一月份放寒假,她打算讓孩子去接受一下“傳統教育”。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掀起一波波的“讀經潮”。兒童讀經很多時候選取的是諸如《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等傳統國學經典作品作為誦讀對象。而在誦讀的過程中,并不要求兒童理解誦讀內容的意思,而是通過反復的誦讀、背誦讓他們熟記在心。而據了解,在十幾年前,有臺灣學者開始提倡兒童讀經,而后兒童讀經的風潮傳入大陸地區,并在各地零星嘗試。
國內的專家學者對讀經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經書是“民族文化的根”,也有人認為經書是“封建思想的殘余”,并認為兒童讀經熱是“開歷史的倒車”。
近日,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后發現,普通市民對于讀經也持截然不同的看法。贊成的人認為讀經能夠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而反對的人則認為,讀經只是現在部分培訓機構賺錢的噱頭,對兒童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贊成派
1、讀經便知中華傳統文化的好
采訪對象:徐葉
年齡:28歲
我覺得兒童讀經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中華文明傳承了五千年,有很多值得我們繼承的道理和智慧。比如,三字經對于孩子來說很容易記,讀起來又朗朗上口,基本上涵蓋了中華文明的重要事件和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和道理慢慢引導孩子,就能讓他們的心靈受到熏陶。等他們長大一些了,至少能學會尊敬師長、孝敬父母。
現在很多小孩很自我,在家里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每天嫌媽媽做的飯菜不好吃,嫌爸爸給的零用錢太少,這樣的傾向很可怕。如果小孩能夠在復雜的現代社會中形成自己的判斷力,那么對提高他的情商會有很大幫助,離成才也就不遠了。讀經,會讓他們逐漸學會在生活中判斷是非。
兒童讀經從大了說可以促進中國古代文化復興,從小了說可以促進自身修身養性,對社會負起責任。現在很多國人都把經典都忘得七七八八了,比如最近,我看很多人對圣誕熱衷得很,反倒是對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像冬至都不了解,也沒有熱情,這樣是很不正常的,對歷史也是很不負責任的。再比如前段時間發生的小悅悅的事件,還有像爭論很多次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事情,我覺得那就是國人心底的傳統道德感出現缺失的結果,如果古代那種“真善美”、“仁義禮智”的東西能夠得到發揚光大,我就不相信會出現那么多冷漠人和事。
前段時間我剛從廣州一個寺廟的免費讀經班拿回十幾本弟子規,我打算給家族里的弟弟妹妹、侄子侄女的都發一本,讓他們感受一下古代文化。其實,我不只倡導兒童讀經,也倡導大人也讀經,尤其是有孩子的家長也跟著讀。這些東西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家長如果能跟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我相信效果會非常好。
2、學彈鋼琴不如學經典
采訪對象:林女士
年齡:35歲
我希望讓兒子報讀讀經班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對他以后有好處。現在很多人都在談孩子的童年快樂,但有幾個人真的敢完全放任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呢?現在幾乎每個家長都會把子女送進一些培訓班,有的補習語數英,還有的學鋼琴、學畫畫、學跳舞等藝術培訓,我覺得大家都是為了孩子以后的前程。
我父親是個老教師,我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他就讓我背過三字經,還給我講了很多故事,比如什么孟母三遷、孔融讓梨等故事,我那時候聽得津津有味。現在我們給小孩將的都是什么故事?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我也不是說這些不好,但至少不會比我們的傳統故事更好。而且中國的傳統故事講究仁義、謙讓等,對孩子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我聽孔融讓梨故事的時候,當時吃梨的時候就很糾結,一方面自己很想吃大的, 一方面又覺得應該把大的讓給姐姐吃,我覺得這些都是因為當時父親讓我讀經的結果,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很大。
學鋼琴學跳舞對孩子也是很好的,但是我覺得不如讀經典好。那些東西技能的作用性更大,而讀經我覺得對我兒子以后的一生都有影響。而且讓他養成誦讀的習慣,對學習也有很大的好處。我相信至少他以后學習寫作文,會比別人精彩不少。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