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中職建立免試生源基地
由于近年來我省高考生源數量持續下降,漳州天福茶職業技術學院招辦陳主任表示,高職院校應該辦出自己的特色,同時也建議相關部門放開高職院校對外省的招生,以爭取更多的優質生源。
“明年放開中職生免試注冊入學,對增加生源數量有一定幫助,但是要考慮到中職生通常三年級都在校外頂崗實習,如何吸引他們繼續學業?”德化陶瓷職業技術學院招辦張玉柱主任建議,擴大中職與高職的五年一貫制(即3+2)聯辦范圍,或許能夠起到一定作用。
寧德職業技術學院鄭其春書記認為,高職院校應與中職掛鉤建立免試生生源基地,同時要進一步出臺配套政策,讓中職生在二年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時就對接相應的高職院校學習。此外,應限制本科院校招收高職學生,盡量均衡不同地域的生源,扶持生源弱校等。
如何引導讓學生愿讀職業院校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高職院校的錄取率與報到率并不完全對等。以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盡管注冊入學的40個招生指標全部用完,但真正報到的學生只有20多個,也就是說報到率只有60%。“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長對學校不了解,不同意孩子就讀。”余朝琨說。
“我們是全省第一家開設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絕大多數進入星級酒店工作。星級酒店的廚師大多是中職畢業,我們的學生是高職,很受歡迎。但是,家長的觀念轉不過來,認為廚師沒有社會地位,孩子當廚師沒出息。”余朝琨說。
采訪中,不少高職院校負責人提到,社會上對高職教育仍存在誤區,特別是一些學生家長,總希望孩子將來坐辦公室,當白領。實際上,我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而這些緊缺的人才,正是高職院校培養的。在一些高職院校,服務類、技能類、工科類專業就業率相當高。
洪副院長說,職業教育的路是越來越寬了,但家長和考生觀念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現在中職三年級的學生可能想不到繼續念高職這條路,但隨著政策的逐漸放開、社會對高職教育認可度的提升,中職一年級的學生,可能就會仔細考慮了。”
□采訪手記
注冊入學是一種雙向選擇
幾年前曾經有高教專家發出預警,隨著高考生源的減少,將加劇高校的競爭和淘汰,中國未來十年將有一批高校面臨破產。未來幾年,不用高考成績就可以上大學將勢在必行。如今看來,這個預言明年就將在福建上演。
隨著高考適齡人口的減少和招生計劃的增加,大專院校招生進入“低分時代”已經不可逆轉。從目前形勢來看,只要考生愿意填報民辦大專,上大學應該是沒有懸念。當然,這種情況并非福建獨有,在考生大省山東,今年高考平均每科24分也可上大學。
職業院校“注冊入學”,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招錄模式,是指在學生及家長自愿的前提下,不參加高考,不填報志愿,高校通過注冊直接錄取一部分學生。其實,“注冊入學”是一種雙向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學校和專業,學校也有了更大的招生自主權,招收符合要求的學生。它更深刻的意義是使一部分學生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使素質教育有了循序漸進的實施條件,也使教育回歸其本質。
“注冊入學”也使學校和學生的位置發生了根本變化,歷來是學校通過高考選學生,現在是學生選學校。辦學特色鮮明、教學質量高、培養出來的學生受到用人單位歡迎的學校,學生才會選擇。招不到學生的學校,也必然面臨生存的危機。
《教育規劃綱要》將“探索高職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注冊入學”列為教育改革試點項目之一,目的就是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逐步形成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或者,我們可以期待無需高考門檻的“注冊入學”把高校推上非改革不可的境地,只有辦出特色,培養出高質量的、為社會所歡迎的學生,高校才有生存與發展的機遇。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