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百萬年薪的總經理,還是回家給自己的孩子當老師?當這樣的選擇擺在面前時,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百萬年薪”,然后把孩子送到一個好一點的學校上學。但廣州的老李卻舍棄了前者,選擇與妻子雙雙辭職,回家創(chuàng)辦了一所小學堂,為的是讓自己的孩子接受一種“愛與自由式”教育,讓孩子“完整地成長”。
“心理、精神與靈性教育,是我們傳統教育最忽視的。一個老師要教四五十個孩子,壓根沒精力去關注這一塊。”
“我們發(fā)現體制外學校也有權威、有體罰,而權威和體罰意味著一種壓制,剝奪了孩子的自由,并非真愛。”
“面對孩子們的摩擦,很多老師都是粗暴地判定是非,卻沒有關注孩子的情緒。而我先強調很愛他,孩子會覺得他的感受、情緒是被尊重、接納的,就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之后,再來跟他說行為對錯。”
“絕不回傳統學校”
為了孩子的教育,老李和妻子葉萬紅可謂煞費苦心———2008年至今,為了遷就孩子上適合的幼兒園,他們搬了5次家;去年,他們的孩子天天從幼兒園畢業(yè),當過12年小學語文老師的葉萬紅辭掉工作,自己在家教了天天一年……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葉萬紅與老李曾經有過巨大分歧,甚至影響了他們的夫妻關系。7年來,兩人苦讀兒童心理學、兒童教育方面的書籍,才漸漸達成共識。在對待天天上小學的問題上,他們一致想給孩子找一所奉行“愛與自由”理念、讓孩子“完整地成長”的學校。
今年6月,天天到了上小學的年齡,葉萬紅到處找小學。她心中有一個底線,那就是“絕不回傳統學校”。她在博客里寫道:“在傳統小學工作了12年,我深知孩子名列前茅這些光鮮的背后被扼殺了什么!”她告訴羊城晚報記者,體制內學校是一種挑尖子的教育模式,學校往往只重視傳授知識。她認為教育應該是全方位的,包括孩子的身體、感受、情緒、心理、認知、精神、靈性,如此才能“完整地成長”。
“心理、精神與靈性教育,是我們傳統教育最忽視的。一個老師要教四五十個孩子,壓根沒精力去關注這一塊。”葉萬紅說,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都被扼殺了。老李則認為,傳統學校的老師更多是研究教案,而沒想過弄懂孩子成長的心理、歷程、特點,加上中國家長也不懂孩子,這是很糟糕的事情。
在給天天找小學時,葉萬紅與老李直接鎖定體制外的學校,但沒有一所奉行他們想要的“愛與自由式”教育。“孩子只要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huán)境,孩子在學校就有選擇的自由。我們發(fā)現體制外學校也有權威、有體罰,而權威和體罰意味著一種壓制,剝奪了孩子的自由,并非真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