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根廷著名詩人博爾赫斯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書香馥郁、清雅致遠是很多人對于大學圖書館的描繪和向往。可現實是:如今眾多大學圖書館都一“位”難求。想進去要排長隊,甚至要找“黃牛黨”買座位。提到圖書館,很多學生已經忘記了檢索、閱覽這些關鍵詞,而代之以“搶座”。而隨著“搶位戰”的一次次激烈上演,“天堂”的想象也漸行漸遠,學生們更愿意將其稱為“沒有硝煙的戰場”。
怪現狀:帶一把鎖去搶座位
早晨六點半剛過,來不及好好梳洗,也顧不上吃口早飯,湖北某高校大四的學生陳浩就一溜兒小跑奔向圖書館:“雖然八點圖書館才開門,但很多人六點不到就去排隊,去晚了就只能坐在走廊上了。”而他肩頭的書包也并不輕松,考研資料、水杯、卷紙、零食等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一把精巧的鏈子鎖:“中午回宿舍午休的時候得把椅子鎖在桌腿上,要不睡一覺回來很可能椅子就被別的同學搬走了,占座兒跟打仗一樣艱苦。”
陳浩的苦惱絕非個例。新學期伊始,各大高校圖書館就上演了一幕幕激烈的“搶位戰”:7月11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兩名男生帶著蚊帳徹夜排隊占座;8月27日早晨,青島大學圖書館的一扇玻璃門被等待進館占座的學生擠碎,四五名學生受傷;28日,武昌某高校學生凌晨4點就在圖書館門前排隊……
而占座兒的手段也是不斷推陳出新,有將桌肚里塞滿書籍零食的,有在桌子上貼上“此座已占”的紙條宣示“主權”的,還有的組成“占座聯盟”輪番上陣排隊,某些高校的論壇上甚至涌現出高價叫賣圖書館座位的帖子。如此激烈的搶奪使得本就不多的圖書館自習座位成為稀缺的資源,“今天你占了嗎?”成為同學之間問候的口頭禪,而“我在圖書館有座兒”也成為眾人羨慕的回答。
“圖書館的座位寬敞明亮,不僅查閱資料方便,而且不像教室一樣流動性大,總要挪來挪去。不管是考研還是復習,大家都要帶很多的學習資料,所以圖書館的學習環境被公認為是最好的。”北京某高校的學生劉軒靜如此解釋圖書館廣受歡迎的原因。
圖書館并不是大學里唯一需要搶座的地方,在很多學校,教學樓里的教室也同樣很“稀缺”。尤其是考試周,“尋一張安靜的書桌”是學生最大的心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