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請吃飯,那是必須的!
除了“小恩小惠”之外,一些中高年級的小學生還會向父母“求資助”,請同學們吃喝玩樂“拉選票”。陸女士的兒子在班上擔任過勞動委員、宣傳委員,今年暑假期間孩子提出了加零用錢的要求。追問才知道原來是為了開學請同學們吃飯。“兒子告訴我,在班上不僅是競選前要拉攏關系,每學期開學后還要再‘維護關系’才能爭取連任。”陸女士告訴記者,“聽兒子說,班上的一些班隊委平時不僅要送禮物、請吃飯,體育課后請大家喝飲料都是必須的。”陸女士無奈地說。
瞧瞧這些家長
全家幫孩子做“智囊”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中學生的競選相對比較自主,主要憑借自身的實力,家長介入得不太多。而在不少小學當中,想要競選中隊長、大隊長這樣的“高官”,往往需要一大家人做“智囊團”。
給孩子定制海報、分發名片
張女士的女兒在鼓樓區一所名校念五年級,小姑娘很早就走上了“仕途”。“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是班長,還參加了大隊委競選。”張女士告訴記者:“一年級入學時,班上就進行了職務競選,當時班長這個職務競爭得很激烈,我們還趕制了一幅大海報。”張女士說,當時她和老公挑了一張女兒的照片去廣告公司做海報,并在海報正上方加上了競選口號,到了班里一看發現他們還是算低調的。
必要時還要跟老師“走動”
孩子走馬上任后,張女士一家鼓勵她繼續加油,多為班級和同學服務,就這樣將班長、中隊長一直連任到五年級。“他們學校到了五年級就可以競選大隊委員了,孩子回家后就表示要參選。但這次全校性的拉票,要做的準備工作就更多了。”張女士給孩子買了一件衛衣,找了手繪的店鋪在衣服前面畫上女兒的卡通頭像,“孩子一到課間就穿上這件‘宣傳服’去各個班級拉票。”張女士說,為配合“宣傳”,他們又找了文印店做了宣傳卡片,每100張一盒的“名片”發出去四五盒。
“光是印名片、做海報、配服裝就要兩三百塊,如果再請同學吃吃飯、送點小禮物又要花幾百。”一位家長偷偷告訴記者,必要時還要跟老師“走動”一下,請老師“照顧照顧”。
觀點
“賄選”應取消競選資格
南外仙林分校團委書記刁淑穎老師告訴記者,學校的學生會職務都是兩名同學一起擔當,不分正負,所以學生往往是自己組成搭檔來競選。為了在全校贏得知名度,參與的學生會到處張貼代表自己就職宣言的海報,還會利用活動時間到各個班級去推薦自己。但是在該校的學校章程里明確指出不允許“賄選”,即學生在競選過程中不得發放有價值的物品,否則將取消競選資格。
學生“當官”不能功利化
采訪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專家指出,學生想當官,敢于競爭上崗和善于表現自己,通過才華展示實現自我價值,這并非壞事。但是家長和老師對“為何當官”應該做正確的引導。如果孩子熱衷“當官”是建立在“當官”有權有勢,能“高人一等”之上,甚至因此而以送禮物、請吃飯等手段“賄賂”同學,那學生當官的意義就發生了偏向。現在也有一些家長把“當官”當作孩子今后升學時的“敲門磚”,因此對孩子爭取官位不遺余力。事實上,學校“選官”一方面是要讓學生形成一種自覺向上、不斷完善的進取心理,從而讓學生形成良性競爭;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交往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慮。學生當官,其本質是要讓學生擔當起某項責任、鍛煉出某些能力,絕不能讓“官本位”思想扭曲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不僅是學校教育,也是家庭教育要努力避免的。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