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指導被戲稱為“太空課”——
就業服務還應更實用、更有針對性,新的年度找工作宜“早、勤、勇”
“對于大學生就業期望值高、職業能力不足、職業素養欠缺的狀況,不能一味指責,要真正去了解大學生的需求,結合國情制定一些有針對性措施,提供更好的就業服務,消除制度性障礙,這才是治本之道。”北京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李軍凱表示。
在成都市人才市場,記者遇見了6月剛剛從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沈賴敏。她正在使用“成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管理系統”輸入自己的信息。盡管現在已經在一家民營快遞企業找到了一份管理工作,但因為專業不對口,沈賴敏還是希望到人才市場來看看機會,希望找一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
沈賴敏從同學那聽說了成都市這套自助式的“就業服務管理系統”,只要輸入自己的信息,就能自動生成就業檔案。通過這套系統,就業部門不僅能掌握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分析崗位結構和就業愿望,還能有針對性的結合個人信息,向畢業生推薦崗位。目前成都市4萬多高校畢業生,已有3萬多人的信息納入系統。
近年來,成都市每年約有4萬人考入市內外各大學,加上國際金融危機、“5·12”大地震的影響,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成都市結合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活動,不斷加大畢業生就業服務力度。同時,搭建市場平臺,充分發揮政府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促進就業中的主渠道作用。僅今年1—8月,已經舉辦各類以高校畢業生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招聘會335場次,提供崗位47.6萬個。
專家指出,除了政府提供的就業服務以外,還應該進一步發揮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作用。
提升就業能力要從大一新生入學開始,既要進行專業教育,同時也要進行就業指導、創業教育和培訓,讓大學生提前做好就業準備,培養創業理念。
據記者了解,現在很多高校開設了就業指導必修課或選修課,但實際上多數課程理論色彩濃,內容枯燥,實際用處不大,被很多大學生戲稱為“太空課”。應該加強這些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比如請一些知名校友、知名企業老總做講座,讓學生從他們的就業、創業經歷中獲得啟發。
南京大學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主任蘭亞明對畢業生找工作提出了幾條建議。一要早。現在開始密切關注就業形勢、求職信息、校園招聘等各類招聘會、人才洽談會等。要有目標,有計劃,盡早行動起來,不要被動等待。二要勤。勤于學習、提高自己的求職技能,志向相同的同學可以組建求職團隊,互相學習、訓練、模擬,分享求職信息與經歷、體會。三要勇。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形勢依然嚴峻”客觀事實要有足夠的重視,但同時必須要充分地自信和冷靜。求職過程中,絕大部分用人單位不是在找傳說中的最優秀的人,而是在找他們認為最適合的人。即使受到部分用人單位的“拒絕”,也是十分正常和普遍的,應坦然面對,總結經驗,繼續努力。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