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考信息
據了解,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報名仍采用網上報名與現場確認相結合的方式。
網上報名時間分為兩個階段:9月25日至29日為預報名階段,10月10日至31日為正式報名階段,其中預報名階段主要安排應屆本科畢業生報名,與正式報名同樣有效。
復習3個月專業排第二
【學生檔案】
王小敏,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研二學生,2009年10月辭職考研,初試總分372,專業排名第二。
想做教師報考北師大
我在中國政法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讀的本科,2007年畢業。大四時,在家人的要求下我報考了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專業的研究生,但初試未能上線。
畢業后我進入了培訓行業工作,一直喜歡做教師的我發現自己雖然能力還不錯,但功底不夠,于是在2009年夏天又萌生了考研的想法。但當時我剛被提升為主管,還有房貸的壓力,家人對我辭職考研不太贊成,我一直猶豫到10月份,才下決心辭職,報考研究生。
先對自己做個分析
在備考之前,我首先對自己的情況做了分析,哪些科目是自己的強項,哪些科目是自己的弱項。對于強項,我在經濟投資以及時間分配上就會少一些。
在臨考前的這幾個月中,我還做了細致、嚴格的時間表,早晨復習英語、做真題,上午和下午復習專業課。政治基礎較好,所以投入的時間比較少,只看大綱和真題。對于時間表,我會很嚴格地執行,一旦堅持不住了馬上就會提醒自己:我這次考研是破釜沉舟,已沒有退路。
堅持和信心很重要
我認為到現在才開始復習備考,心態的調整很重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堅持。到了最后一個月,很多人都堅持不住,開始放松。考試那幾天很多人也是考完一科就走了,這就是放棄了機會。
其次,對考研一定要有信心,不要怕準備得晚,我覺得只要認真投入,備考方法得當,在這3個月里沒有浪費時間,堅持下來基本就沒問題。而且心態一定要樂觀,這樣才有利于知識的吸收,悲觀是沒有任何用的。在備考過程中,情緒一定要穩定,題目做得好壞情緒上都不要大起大落。
同時,我覺得備考的同學還要避免兩種心態:一是高估自己,覺得自己肯定沒問題,二是太浮躁,有的同學根本坐不住,看了沒多久就要出去玩會兒,這些都是不利于備考的。
■ 心理幫助
用“撿豆法”抵抗“預期焦慮”
●陳玉蘭,北京舒心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現在才開始準備考研的學生首先要做到“期待與現實相統一”。如果考生本身的基礎就比較差,對這種短時間的備考就不要有太高的期待,可以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考上了最好,考不上可以把這當做一次體驗。考生在心理上要了解理想和現實的偏差,做好定位。同時,在備考過程中,考生要及時調整心態,需要自信,切忌自負或者自卑。
此外,由于備考時間較短,考生壓力很大,出現“預期焦慮”的會比較多:如果復習順利,做題很好會很高興;而一旦復習不順利就會產生焦慮情緒,預感到自己水平不行,總想著如果考不上怎么辦。
這時我建議考生要改變想法,立足當下,把思考的重點放在“今天做什么”,而不是“怎么辦”。在臨床方面最主要的就是“撿豆法”——可以這么想:題目如果做對了,就算是撿著豆了,沒準考場上就會遇到類似的題目;題目如果做錯了,就算是查漏補缺,又多學了一些知識,這也算是撿著豆了。
■ 備考指導
復習之前先檢測自己
●李玉技,北京新東方學校考研VIP項目主管
我認為考生最先要做的是要端正態度,堅定目標,靜下心來確定自己是否想讀研。一旦目標確定,就要全力以赴。
從具體復習來講,首先,要了解相關信息,確定復習資料。有些剛報名考研的學生可能還不知道考試的流程和題型,這就需要通過不同渠道了解信息,同時買些真題和大綱來復習。例如今年的政治大綱有些變化,買本大綱解析就很有必要。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報一兩個考研輔導班,這樣3個月的復習里可以少走彎路。
其次,很多“裸報”的學生很緊張,心里沒底。可以在復習之前找來近3年的真題檢測一下自己,看看還有多大差距。如果平均分在40分以上,我覺得經過3個月的復習,通過初試的希望還是很大的。而如果平均分在20、30分,考研的壓力就會很大了。
最后,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來制定全程的復習方案,要細化到每天干什么,掌握好復習的節奏。現在開始特別細的復習可能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復習時要及時更新信息,抓住重點。以英語為例,考綱上的5500個單詞從頭開始背已來不及,可以重點背那些中高級詞匯,都掌握熟練了就有可能拿到50分。或者直接從真題入手,把真題中的所有單詞、長短句都掌握熟練,這種方式短、平、快,很容易出效果。
最后要提醒的是,雖然復習時間短,但一定不要盲目,要實事求是,壓力不要太大,靜下心來很重要。
■ 專家觀點
突擊不能培養學術素養
●李奇,北京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我覺得考研過程中的裸報、裸考、棄考是比較復雜的現象,涉及的因素比較多,很難簡單地說它們是好還是不好。現在學生們有很多的選擇,考研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發展,報名考研無疑就是多了一次機會,即使裸報、裸考也無可厚非。
但拋開這些現象,從深層來講現在的研究生招考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研究生考試大部分是對存量知識的考查,比如概念等等,而比較少地考查學生的基本學術素養,比如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邏輯思維等等。存量知識的備考比較容易,通過死記硬背就能考個不錯的分數,甚至于幾個月的突擊也能很有效,而基本的學術素養則很難通過短期備考來培養。
近些年來有些地方院校“批量生產”研究生,他們的學生用了很長的時間來備考,以很高的分數考入知名高校,但基本的學術素養卻不盡如人意,而很多基本學術素養較好的學生很難在考試上競爭過他們。我認為研究生的選拔應納入國家人才機制里進行規劃,在考試上也要進行基本學術素養的考核。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