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獎
我愛書,我也愛省圖
作者:林澤民
那天翻閱報紙時,看到福建省圖書館將迎來百年館慶的消息,思緒一下子把我帶回到上世紀70年代末。
我屬于被文革耽擱的一代,十年浩劫讓我荒廢了十年光陰,等恢復高考后再操起課本走進考場參加高考,雖然心有余卻明顯力不足,因此第一次高考自然落榜了。那時我全家六七口人都棲居在十幾平方米的狹窄平房里,哥哥和二姐插隊回來還沒找到工作,全家老小只靠父親幾十元的工資過活,家里的困頓和窘迫可想而知,我很理解家里的境況,但更不甘心自己的命運輕易就范,我想參加復讀。可父親的意思是家里已經拿不出更多的錢供我讀書了,如果實在要讀得自己到集體小廠做臨時工,自己掙錢自己交學費。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接受了命運的安排,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涯。
那時候的復讀是晚上才去學校上課,白天大多只上半天班,下午的時間就空出來了,可是家里家徒四壁,幾乎沒有什么參考書可以看,連到鄰居借書的可能性都沒有,因為周邊幾乎沒有我的同齡人,我實在不想呆在家里感受那種讓我感到委屈和壓抑的氣氛,我想走出家門找個安靜的地方復習功課,我想良好的學習環境一定會讓我如愿以償考上大學的。于是,我相中了省圖書館。那時我家離省圖書館也就兩站路,走路就可以到,于是我把學習陣地轉移到了省圖。那時正是一個學習熱情空前高漲的年代,成百上千的年輕人到省圖不是惡補文化課就是簇擁在禮堂里聽講座,做筆記,因為講座很多都與高考有關,有的甚至是隔壁福一中的老師親自過來講的,自然吸引了許多人來聽,我也經常夾雜在人群中聽老師講解。那時的學習熱情和勁頭至今還讓我懷念,許多情節至今還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記得經常我走到圖書館大門口時還不到開館時間,外面已是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大家三五成群,全都帶著書或者書包,臉上充滿著急切和熱望。館門一開,大家都爭先恐后,蜂擁而進,惟恐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時的圖書館位置有限,自然容不下這么多人,很多后來的搶不到位置只好席地而坐。自習室里很快就變得靜悄悄的了,大家不是在悄悄地復習功課就是看書查資料,誰都不忍破壞這樣的氣氛,我很喜歡在那樣的氛圍中默讀課文和閱讀。在那里,我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激發。遺憾的是,第二年我再次在高考中名落孫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己基礎太差的原因,也有錄取率實在太低的原因,這下我考慮問題開始趨于現實了。我萌生了邊工作邊自學的念頭,我想,有那么多年輕人讀電大和夜大,我為什么就不能試一試呢,畢竟,成才的路徑一直是為勤奮耕耘的人準備的。于是,我開始另一種學習。
正規的大學與我無緣了,我只能到街道辦的小廠做些瑣碎的活,賺些錢。不過我還是想繼續學習,于是就想到了自學,而自學是離不開書的,我再次想到了到省圖書館。那時候要想到省圖借書就必須得有借書證,而借書證也不是那么輕易辦到的,為此我費了一番周折。記得有幾次,我到省圖辦借書證,整整排了一下午的隊也沒有辦到借書證,在那種計劃經濟的年代,辦借書證甚至需要后門和關系的,可是我什么都沒有,只能眼巴巴的一次又一次期待著奇跡的發生。終于有一天,機會來了,我聽說省圖要放一部分號,然后憑號辦證,我一下子興奮起來。記得那幾天大雨滂沱,我卻義無反顧地坐車到省圖,到了門口發現長龍般的隊伍已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人們撐著傘披著雨衣在雨中交談著,等待著,聽說很多人天沒亮就冒雨出發了,這下,我汗顏了……我只能融入到隊伍中一起等待。終于,工作人員開始發放排隊序列號碼了,我的心都要蹦出來了,謝天謝地,我也獲得了一張,我把它緊緊地攥在手心里,哪怕被汗水浸濕,被雨水淋透,我也毫不松手,那一刻,我仿佛攥著“救命稻草”。不久,辦證開始了,我再次融入到排隊大軍中去,只是這次,我的心情舒暢了很多,因為有號的就能辦到證。雨一直下,隊伍在不時縮短,終于,我來到辦證窗口了……當我手里終于攥著那日盼夜想的借書證時,興奮之情真的難以言表。在那一剎那間,我真覺得自己是多么榮幸和幸福啊。現在再想來,那似乎是不可思議、今人可笑的,可在當時的情況下,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從那時起,我有了自己的省圖借書證,在我眼里,有了它,就有了一切。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到省圖看書借書。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風霜雨雪,我與圖書館始終是月月“有約”,年年“有約”,不管住所如何變遷,工作如何變化,我對省圖的感情從來沒變過,我已經把它當作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我愛書,我也愛省圖。我常常想,假如有一天,我的眼前沒有了書;假如有一天,我沒有觸摸到那一個個整齊的方塊字時,我的精神一定是失落的,眼神一定是沒有光彩的,我的靈魂一定是失卻了可安放的最佳去處的,在我的眼里,省圖的誘惑是不由自主地、慢慢地滲透到我身心的每一個細胞的。省圖已經在我的心底深深地扎了根,每到看到那些鼓舞人心的好書時,我就覺得,它似涓涓溪流流進了我日漸豐盈的心田,從而令我感動和沉湎,我想,是它們給了我無盡的滋養和熏陶,試想沒有了書,我的人生就可能永遠是一張白紙抑或一杯白開水,我的精神境界就可能永遠停留在原地踏步,而要沒有省圖那些浩瀚豐富的書籍做底蘊,那我就更不會有條件去涉獵廣泛的閱讀了。我沒有讀過大學,可是在省圖這所沒有圍墻的大學里,我收獲了許多在社會上得不到的知識和經驗,我的人生閱歷也因此更加豐富多彩。
時間在流逝,歲月的奔流,轉眼間我已是奔六的人了。工作的忙碌、生活的艱辛、網絡的便捷,讓我的借書讀書行為有所放緩,不過只要有時間,我還會到省圖書館轉轉,盡管現在的省圖已經搬到了新址,離我家有些遠,我卻依舊樂此不疲。每當我走進豪華氣派的省圖書館新址,看到辦證臺前不用再排長隊而是隨到隨辦的讀者時,當我徜徉在開架閱覽室前翻閱、捧讀那些散發著馨香的書時,我常會不由自主地回憶起當年自己借書讀書時的場景,我想,記憶中的那段雨中豪情像電影般回放的鏡頭今生今世恐怕是不會再有第二次了,不過,我倒是愿意永久的、讓它溫馨地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