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蜜的負擔,家人幫著扛起很重的行李。
報到第一天,東南大學(招生辦)數學系的蔣一凡等二十幾個新生就在一位大二的學姐帶領下,一起去學校對面聚餐吃火鍋,熱乎勁就像好久未見的老友。原來,這個暑假,新生早已在網絡中找到組織,相互“混熟”,90后的孩子們正用特有的方式迅速融入新生活。昨天,東大九龍湖校區迎來了2011級近4000名新生。東大也是南京第一所迎接新生的高校。
現場
新生
校友兼網友 見面就熟,20多人聚餐吃火鍋
7月下旬,蔣一凡收到了來自東大數學系的錄取通知書,興奮之余,他立刻開始在網上搜索學校的相關信息。在一家大學生論壇上,他看到了這樣一條帖子:“東南大學新生交流群‘東大2011’,群號‘163169779’。”加入QQ群后,蔣一凡發現這里非常熱鬧。“一共有179位成員,其中有十幾位是高年級的學長、學姐,”蔣一凡說,通過群里的交流,還未到學校報到自己就對校園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在交流過程中,蔣一凡也結交了一些朋友。“同樣作為新生,大家都有相似的困惑,所以聊起來特別親切。”蔣一凡說。雖然彼此還沒有見面,但聊起來沒有陌生感,暑假中,蔣一凡每天都會與群里一些未曾謀面的同學交流。出發報道前夕,一位學姐在群里提出,希望組織到校的新生一起聚餐。“當時,果斷就報名了。”蔣一凡說。雖然是新生,但他在網上已經結識了一些“老”朋友。在他們的幫助下,蔣一凡迅速地完成報到程序。晚上,一位大二學姐帶著20多人來到學校對面的一家火鍋店聚餐。蔣一凡說,“大家玩得很開心,無話不談。”他覺得,有這樣一個溫馨的開頭,在東大的四年生活一定會很美好。
在東南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孫莉玲的印象中,開學迎新前幾天,她先后和7位新生輔導員作了些交流,而7人均告訴她,已為自己的班級建了QQ群、人人網賬號,然后通過網絡把一些注意事項、自己的聯系方式、上學報道路線告訴給學生,和新生做一些交流。
家長
不能苦了孩子 空調費每月幾十元,貧困生父母說“開”
“我們的宿舍有空調耶!”讓東大新生最興奮的是這個暑假學校給每間宿舍安裝了空調。“南京只有幾所高校有空調,我同學很羨慕我呢。”一名新生說。不過,宿舍要開空調,必須入住的四個同學都要簽字同意。在宿舍區,記者做了一小調查,幾乎所有宿舍都申請了開空調,為了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家長在所不惜。在桃園一間男生宿舍,4個男生剛放下行李,家長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空調。“這么大熱天,沒空調怎么行啊。我堅決要求開,如果其他人不同意,我們一家把空調電費包了。”一名穿著入時的媽媽說。“開啊,當然開,不能因為舍不得每個月幾十塊錢電費就苦了孩子。”記者在綠色通道現場還采訪一名來自農村的家長,盡管家境一般,但他仍然支持用空調。
老生
開學賺生活費 自行車難賣了,有老生改賣盆景
從報名點走到學生宿舍,路兩邊排滿了一輛輛嶄新的自行車。“同學,買輛自行車吧,260元,輕巧方便,學校這么大到哪里都方便!”交通學院大三男生小周熱情地招呼新學弟學妹,灰色的襯衫已經全部被汗水浸濕了。“我早上6點多過來的,好位置已經被占滿了,現在這個地點有些背。”小周告訴記者,一共有20多個攤位在賣自行車,所以競爭激烈,有的人五天前就開始占位了。小周進來的車價位在200-300之間,還“雇傭”了一個女生一起幫忙。“我去年在新生報到的幾天里一共賣了30多輛車,賺夠了一個學期的生活費,今年估計沒有去年好了。”
龐雜的賣自行車攤群中,一個瘦瘦高高的男孩卻獨辟蹊徑,面前擺著仙人球、蘆薈等各式各樣的小盆景,10元一盆,開張剛10分鐘就賣出去一盆。“我這個利潤小一點,一盆賺個四五元,但是賣的人少競爭小一點。”男孩今年研究生一年級,盆景是從花卉市場批發過來的,30盆一箱,自己搬運到學校。“我前年也賣過,一個星期能賺1000多元,補貼生活費挺好的。”記者看到,小盆景比較受家長歡迎,花錢不多,買個放在孩子的新宿舍增添生氣。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