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爸媽去上班
劉女士的女兒馬上要讀五年級了,一放假,整天看電視,老人也管不了。為了防止女兒過度看電視,劉女士每天帶著女兒上班。她告訴記者:“我是主張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假期里不會給她安排各種學習班。我在保險公司上班,時間比較自由,客戶一般也不會介意我帶著孩子去談業務。她跟著我跑東跑西倒也開心,還能長長見識,總比在家里沉迷于連續劇要好。”
宅也是一種病
孩子身心發展會受傷
昆明格律心理咨詢中心心理醫生劉子鈺表示,足不出戶的“宅”生活會對孩子的身心有不好的影響。第一,正在發育中的孩子,身心都沒有發育健全,孩子們需要多運動,例如游泳、爬山,長期在家不運動會影響身體成長,導致孩子體型發胖;第二,孩子在家要么上網,要么看電視,時間一長必然對視力造成較大傷害,“現在戴眼鏡孩子的數量呈上升趨勢就是證明”;第三,長期宅在家里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而且會導致孩子的性格發生變化,變得孤僻、不愿與人交流。
普瑞眼科醫院醫生也告訴記者,每到開學時前來檢查視力的小學生特別多,大多都是假期長時間看電視、上網的結果。
報夏令營或陪孩子玩
為了不讓孩子再這樣宅下去,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興趣,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或者夏令營,學到什么倒是次要的,主要是和伙伴們在一起玩耍交流,不會變得孤僻和冷漠。蘭州某小學張老師建議家長們讓孩子接觸更多人,多和伙伴們交流,有助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家長也要盡量抽出時間帶孩子去旅游,利用旅途見聞開拓孩子的視野,增長孩子的知識,真正使孩子的暑假生活豐富多彩,健康而有意義。同時家長還應該盡可能多地與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用語言、行動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親人的愛護,不至于使他們從電視、網絡上尋求心靈的慰藉。
宅童可為父母做十件事
劉子玨建議喜歡宅在家里的孩子可以定下一個目標:為父母做十件事,例如為父母做一餐飯,為爸爸洗襪子,為媽媽梳頭,到市場買一次菜,都是不錯的選擇。“現在孩子的生活能力比較弱,定這樣的目標能提升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
劉子玨認為,無論是在家里宅還是在戶外活動,在對自己有好處,不危害他人安全的情況下,多培養一些自己喜歡并且能做的事情,實現一些力所能及的理想,去一次沒有去過的地方,看一個自己一直想見但沒有見過的人。
他山之石
加拿大的孩子不宅
加拿大的夏令營形式多樣,活動豐富,已經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產業,而加拿大夏令營的組辦者,也并非單一的教育培訓機構,社區中心、藝術館、博物館,甚至私人團體、公司、俱樂部、旅游度假區都普遍參與并成為暑期夏令營多樣化的組織者,而這些活動往往因為有來自政府的資助,都是免費的。
這樣一來,不僅家長沒有負擔,孩子們也有了豐富多樣的選擇,更可以在附近的社區夏令營中就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玩伴,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又怎么可能培養出宅童呢?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