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南平3歲男童小濤在和1歲女童小云一起玩耍時,誤將煤油當成飲料喂給小云,小云當場嗆咳,在當地洗胃后,反復高燒,被連夜送到省婦幼保健院。醫生查出,小云得了Ⅰ型呼吸衰竭、中毒性腦病、嗜肺軍團菌感染、吸入性肺炎,搶救25天,她才逃過一劫。幼兒年齡小,很難分清物品的安全性,因此常常會誤服有毒物品。但這對孩子來說危害極大,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父母在注意物品存放的同時,也要學習一些急救措施。
首先,搞清寶寶誤服了什么,服了多長時間,服了多大的劑量。這對于自己的緊急處理以及醫生的治療都很有幫助。
然后,稀釋、催吐和排毒。如果誤服的物品副作用很小,而且劑量很少,例如普通中成藥或者維生素等,可喂寶寶大量的水,從而稀釋藥物并及時使其從尿中排出;如果誤服的物品副作用大,或者劑量較大,便應該采取催吐排毒的對策。父母應立即用手,刺激寶寶的咽喉部位或者舌根,使其嘔吐,從而把胃內的容物排出。同時,喂其大量白開水,反復刺激催吐。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寶寶情況比較嚴重,例如喪失意識,便千萬不可催吐,要立即就醫。
另外,如果是誤服藥品,要根據不同的藥物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降低風險。例如,對于強堿藥物,可立即服用食醋、檸檬汁、橘子汁等,弱化堿性;對于強酸藥物,可服用肥皂水、生蛋清,以保護胃黏膜;對于碘酒或來蘇水兒等具有強烈刺激和腐蝕作用的藥物,應立即口服稠米湯或面糊等含淀粉的液體,減輕對胃黏膜的損傷。
此外,及時送往醫院。急救措施不等于萬無一失的治療,如果發現寶寶已出現中毒癥狀,必須立即送寶寶去醫院,進行洗胃、解毒的治療處理。同時,不要忘了把寶寶誤服的物品以及吐物的“樣品”隨身攜帶,以協助醫生的診斷。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