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羊水栓塞
●發生率:1/10000
●死亡率:70%-80%
●死亡時間:分娩時或產后短時間內
●高風險人群:產婦年齡超過35歲、生產次數多、有前置胎盤、胎盤早剝、過期妊娠、巨大兒、胎兒宮內窘迫、胎膜早破等合并癥,分娩時宮縮過強或縮宮素應用不當、手術產都易發生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一種發病極其迅猛且病情十分兇險的產科并發癥,發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極高,目前發病原因尚不清楚,被稱為惡魔抽簽。”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產科副主任陳慧介紹,羊水中除了98%的水分,還有一些有形顆粒,如胎兒脫落的上皮細胞、毳毛、胎脂和黏液等。正常情況下,母體和胎兒之間存在著胎盤屏障,羊水不會進入母體循環。在分娩或其他損傷的情況下,羊水就有可能經過母親子宮開放的血竇進入母體循環,一方面可引起機械性的阻塞,導致肺動脈栓塞,更嚴重的是引起一種劇烈的過敏反應,導致孕產婦發生急性肺栓塞、過敏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腎功能衰竭,即羊水栓塞。
發生羊水栓塞時產婦常表現為在分娩時或分娩后短時間內突然發生寒戰、嗆咳、煩躁不安,繼而很快出現紫紺、呼吸困難、休克,病情急驟者甚至驚叫或咳嗽一聲后血壓消失,在幾分鐘內迅速死亡;有部分產婦則沒有肺栓塞,只是表現為凝血功能障礙,出現難治性陰道大出血。
“能救過來是命好。”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主任李道成告訴新快報記者,這個病沒法預測,無法預防,目前只停留在對癥處理的水平,無法糾正病因。
搶救關鍵
及時切除子宮,大醫院搶救成功率較高
羊水栓塞需要內科醫生及時給予心肺復蘇,要求醫生上呼吸機技術更嫻熟。其次,這個病需要大量輸血,大醫院輸血條件更有保障,搶救成功率提高。此外,羊水栓塞的患者子宮不收縮,子宮內殘留的羊水會不斷進入血循環,因此,一旦出血不止,應及時切除子宮。
NO.3
肺栓塞
●發生率:1/10000
●死亡率:70%-80%
●死亡時間:產后兩三天
●高風險人群:肥胖、孕期活動少、雙胞胎妊娠活動受限、糖尿病和有潛在高凝血風險的產婦
體循環的各種栓子脫落均可引起肺栓塞,最常見的肺栓子為血栓。這些血栓會漸漸蔓延致深靜脈便形成肺栓塞,也可以是淺靜脈血栓游離脫落到肺動脈形成肺栓塞。
“一些保胎的產婦長期臥床,孕期活動少,往往在產后兩三天,大便一用力,容易導致原先堆積在血管中的血栓脫落,把肺動脈塞住。”李道成說。發生肺栓塞的產婦,會突然發生不明原因的虛脫、面色蒼白、出冷汗、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并有腦缺氧癥狀如極度焦慮不安、倦怠、惡心、抽搐和昏迷。由于發病較急,死亡率也較高。
預防關鍵
產后下肢腫痛,及時超聲檢查
一部分產婦會有先兆,如產后下肢腫痛,這時應及時做個超聲看看有沒有靜脈血栓情況。如發現有血栓,可穿上彈力襪子,促進血液循環。口服抗凝藥物,也可預防血栓形成。
此外,在孕期產檢的血液凝血指標,也可以早期發現凝血情況,早期預防。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