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慢養,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近年來,在教育領域流行這樣一句話:“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币恍┘议L由于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通過各種培訓班給孩子超前大滿灌與其年齡不同步的知識,揠苗助長。
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如果是馬拉松那樣的長跑,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相反,馬拉松比賽贏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往往由于沒有保存體力,致使起個大早,趕了晚集。
還記得,我在女兒的博客中曾經這樣寫到:“寶貝,雖然你一周三才學會走路,把我們一家子都急壞了;盡管你吃東西很笨,到一周多了才真正和大人一樣飲食,到將近兩周吃飯才有一點點正常,大部分時間以沖泡的奶粉為主食;同時,你的口語發展速度也很慢,面對這些,媽媽一樣一樣都急過,煩惱過,但最終都又無能為力,因為這些都是個體成長的自然規律,強求不得。然而當你這些都會了的時候,媽媽才恍然大悟,只不過時間遲一點點,在漫長的生命歷程中,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遲或早并不代表質的問題,反而這地基建得更踏實。這樣想,媽媽的煩惱少了許多,相信你也可以感覺到,也變得更加快樂。”經常,我們要等待一個兒童的成長:他智慧的覺醒,力量的增強,某種人生信念與價值的確定;他需要你對他這個具體的人而給予的幫助,即溫情的理解,真摯的同情,誠意的鼓勵,恰當的提醒。
教育是一項需要耐心、愛心的事業,慢就是體現耐心和愛心的一種尺子。精英、天才畢竟是少數,那么對待大多數普通的孩子,就需要慢慢來,需要更多的耐心、愛心。家長們最好常常問問自己,今天我對孩子耐心了嗎?是不是有些急躁?心中要有一個原則——教育是慢的藝術!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慢養”,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夠給孩子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成長,找到最好的自己。如此一來,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來源,家也才能為孩子的人生加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