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女生而言,男生的弱化絕對不是一個福音。”孫云曉說。
一些人正在嘗試改變。今年3月,上海市第八中學宣布將在明年夏天成立“男子高中基地實驗班”,根據男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設計課程內容。學校網站介紹,實驗班的科目將包括野外生存、使用工具、修理電器和拳擊等內容。
“在‘男孩危機’日益嚴重的時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來提升男生的受教育水準。”該校在官方網站寫道。
這一尚未成型的計劃已經受到了熱烈的追捧:只有60個招生名額的實驗班,報名人數已經超過了200人。
不過,在康健看來,僅僅關注男生群體的利益還遠遠不夠。“我們要擔心的不是哪個性別受益了,而是我們的教育在朝著哪個方向發展。”康健說。
與男女生的性別差異相比,康健更看重的是學校教育對每個學生個性的影響。“目前的教育不利于人性均衡的發展。它助長了學生品格中乖巧、勤奮、不厭其煩做重復工作的特質。”康健說,這個教育體系扼殺的不僅是男生的天性,可能也傷害了那些不擅長記憶、不夠細致的女生們。
孫云曉也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反復強調,需要拯救的不僅是男生,更是我們的教育。
如今,距離周海旺那場“意外發現”的調查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但這位學者依然在時不時地擔心,長期“陰盛陽衰”的環境中,男生的心理將因此蒙上陰影。
“我們社會的傳統觀念還是對男生有更多期待,但在機制上卻先把男生給淘汰了,面對這種落差,男生會感覺很失望。”他說。
不過,這樣的擔憂并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作為一位父親,周海旺也常常為自己的女兒感到驕傲。就在剛剛結束的期末考試里,她在理科班“打敗”了所有男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