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村-馬洪村
“‘有事上庭院’已經成為了馬洪村民自治的一種常態,被選為紅色庭院長,我感到非常的自豪,我要發揮好黨員的模范作用,講好我們馬洪的紅色故事,做好村民自治的典范!”黨員朱上姚作為福建省永安市洪田鎮馬洪村第一批紅色庭院長,在小院內和周圍黨員群眾們談心時高興的說道。近年來,洪田鎮馬洪村堅持黨建引領,探索完善“村黨組織-紅色庭院-聯系戶”的村黨組織治理體系,構建開放包容的新時代村民自治新模式,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
講好紅色故事,建設紅心庭院
▲支部書記上“庭院黨課”
▲“紅色宣講隊”為游客進行義務講解
紅色故事是賡續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馬洪村位于永安市洪田鎮西南部,是三明市首批“中央紅軍村”,村內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是福建省首個“紅軍標語實體館”,國家3A級景點。今年60歲的老黨員藍昌華,他的家就在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附近,從小耳濡目染聽聞了許多關于馬洪的紅色歷史故事。自打“紅色庭院”創建以來,他時常會到附近的紅色庭院為大家講紅色故事。在藍昌華的影響下,現任支部書記藍光椿積極推行“庭院黨課”,在抓實“三會一課”制度的同時創造性地打破傳統黨課的時間、空間桎梏,吸引更多的黨員群眾參與到黨史教育活動。同時,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紅色宣講隊”,自發為慕名而來參觀博物館的游客進行講解,通過唱紅歌、講故事的方式來傳遞馬洪的紅色歷史。
做好為民服務,建設暖心庭院
▲“志愿服務小分隊”開展房前屋后衛生整治
▲“政策宣傳小分隊”開展建房政策宣傳
自庭院創建以來,庭院里的一些黨員群眾自發組建了一批“糾紛調解小分隊”“志愿服務小分隊”和“政策宣傳小分隊”, 這些小分隊逐漸成為了民與民之間的黏合劑,心與心之間的連接橋。兩家村民因土地復墾項目產生了道路問題糾紛,關系僵持不下。2021年3月,住在兩家人附近的庭院黨員主動上門調解,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兩家矛盾化解握手言和,這是馬洪村“紅色庭院”化解糾紛取得實效的一個縮影。今年90歲的老人賴有女居住在磉口自然村,因為獨居在家又腿腳不便,燈泡壞了后也沒有及時的更換,居住在附近的庭院黨員林積圣了解后及時為老人更換燈泡,并不定期的到老人家中幫助打掃衛生。在了解到村民廖滿雄需要建房時,庭院黨員廖小華及時入戶走訪,宣傳“要建房,先審批”的政策要求,并且帶著建房戶到鎮村建站進行了建房審批。
用好議事協商,建設民心庭院
▲通往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柏油道路
▲紅色文創小鋪
馬洪村地勢狹長,人口多,分布廣,人難聚、事難議是馬洪村以往開展村民自治面臨的老問題。黨支部根據黨員分布和村民居住情況,合理分布“紅色庭院”,推行“庭院議事”工作機制,由庭院長組織黨員群眾座談收集民情民意民愿,通過“說事、議事、理事、評事”四步工作法,積極發動黨員群眾參與紅色村創建,切實樹立起共治共建共享理念。從馬洪小學至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的黑色路面改造,就是“庭院議事”工作機制的成果體現,熱心村民廖玉爐向家附近的“紅色庭院”提出了要發展鄉村旅游進出道路是關鍵的意見,庭院長將收集的意見及時報告給了支部,支部也積極與鎮黨委對接,爭取項目支持,2021年1月,通往博物館長約800米的的道路煥然一新,這不僅是一條民心路,更是新時代馬洪村民自治新模式的體現。無獨有偶,村民林積全提出了是否能讓景區的“人氣”變“財氣”,讓村民得實惠的建議,后來就有了以“小郎中、小文書、小伢仔”三位卡通人物代言的“紅小鬼文創小鋪”在博物館旁落地,項目的落地更是帶動生態大米、野生林芝、老茶油等馬洪農產品的銷售,促進了村民、村財的雙增收。
《人民周刊》羅日丁 池笑晗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不忘使命 砥礪奮進——中央企業黨員代表共話2021-06-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