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明“換客”在以物易物中體會快樂 但需警惕置換風險
在網上上傳閑置物品,就能換取自己喜歡和急需的物品,這種一分錢都不用花的模式著實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如今,這種推崇節約實用精神的“易物生活”正在悄然風行,繼“博客”“播客”之后,熱衷參與網上易物的人也有了自己的稱謂——“換客”。
以物換物閑置物品變寶貝
“我每次收拾房間時總能翻出一些閑置的物品。家里還有很多,既占地方又浪費。”家住梅列區陽光城的李紅聽說現在網上流行物品交換,于是在網上發布了一條交換信息。沒過幾天,她就用家里閑置的電吹風和網友換了幾本寶寶的圖書。嘗到甜頭的她,又繼續把家里的閑置品紛紛掛到了網上。“與其放著浪費,不如換點其他實惠的”。
記者登錄趕集網、58同城、閑魚等APP網站發現,物品交換區有不少三明網友發布的自家閑置物品以及想換物品的信息。三元的張先生發帖想用電動車換一輛品牌山地車、尤溪的肖小姐想用嬰兒推車置換嬰兒學步車、建寧的余先生想用手機換一臺筆記本電腦……交換的物品可謂種類繁多,既有電腦、電視、數碼相機,也有自行車、兒童玩具,甚至還有寵物。
“以物易物是一種新的消費觀念,通過相互交換,使閑置物品重新發揮作用。”做了4年“換客”的王儀說,作為一名IT人士,他眼里沒有等價的概念,標準是需求決定價值,大家可以用一輛自行車換一臺電腦,也可以用一部智能手機換一個品牌背包,只要彼此需要,就可以成功交換。
采訪中記者發現,這種以物易物生活方式受到很多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的青睞。“換客”們認為,國家提倡節能環保、低碳生活,以物易物可以物盡其用,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是一種值得推崇的生活方式。一些年齡較大的市民則表示,以物易物的生活方式很好,但是上了年紀的人不會用電腦,希望政府能為群眾提供舊物交換的平臺,比如定期舉辦跳蚤市場,可以把家中的閑置物品拿出來交換。
目前,網絡換物都有著一整套完整的交易流程,不論在索取、支付、發貨、收獲確認等哪一個環節上,都能做到隨時跟蹤監控,確保交易過程的安全和規范。而在一個最基本的換物過程中,除了物品必要的運費外,用戶完全不用再多花一分錢。
置換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由于網上互換物品大多通過圖片和對方描述獲知貨物信息,無法看到實物,因此也存在不少風險。有網友曾在論壇上發帖稱,在置換過程中,有些人故意將食品的生產日期涂掉,還有人花錢買了便宜貨,卻發現原來是假冒偽劣產品。如果在交換中一方不講誠信或遇不法之徒,便會出現糾紛、矛盾,甚至遭受財物損失,“換客”該怎么辦呢?
梅列12315消費者委會員工作人員表示,以物換物這種交易方式不屬于消費行為,因而不受《消法》的保護,行政機關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等維權機構均不受理此類投訴。一旦發生糾紛,在雙方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只能走司法途徑去解決,這給“換客”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帶來很大難度。無論是同城換物還是郵寄交易,均存在高風險。一方面是同城交易中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是郵寄過程中的誠信問題。如果不能保存完備的商談、交易證據,一旦出現糾紛則很難維權。另外,目前國家在這方面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一些有經驗的“換客”提醒,網上物品交換時一定要留個心眼。要選擇正規的網站發帖,最好選擇同城交換;交換物品時要仔細驗貨,避免上當受騙。此外,網友在選擇交換地點時盡量選擇人多的地方,交換時間也以白天為好,以免帶來麻煩。(作者:羅超旻)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交警發布2019年清明小長假“兩公布一提示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