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縣、鄉(鎮)三級黨校把國防教育作為干部培訓的必修課,上年,三明市在全省率先開展鄉鎮級黨政領導國防教育試點活動,經驗和做法得到省國教辦轉發推廣;永安八一村軍地共建新農村做法,被寫入福建省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決定文件,并進行推廣……
三明,是一個生機勃然的地方,是聞名遐邇的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發源地之一,轄區12個縣(市、區)均為“原中央蘇區縣”。在這片紅土地上,處處都可以感受到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魚水情深,感受到軍政軍民共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氛圍。
自1993年以來,我市已成功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全市以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為主線,切實在鞏固、發展、創新、提高上下功夫,持續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的大好局面,有力促進了三明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駐明部隊戰斗力的提升。軍民深度融合:
軍地聯動,雙向受益
“要讓雙擁之樹常青,使軍民真正達到深度融合,就要圍繞需求對接,做到從淺層次融合向深層次融合拓展,探索實踐軍地聯動、雙向受益的發展新路子。”這是三明市軍民深度融合的持續共識。
完善“創模”保障機制。三明市各級黨政軍主要領導,親自擔任各級雙擁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形成了“黨政軍一起抓,各級雙擁辦具體抓,部門及各部隊配合抓,全社會合力抓”的創建工作格局。認真落實省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決定,堅持做到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整體推進、有序開展。將開展雙擁共建尖動和雙擁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將“支持駐明部隊基礎設施、生產生活、科技文化擁軍工程”,列入市委、市政府每年為民辦實項目,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實行同步增長。
提升部隊打贏能力。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中,始終不忘兼顧國防和軍事需求,近年來,投入7.8億元建設了195.5公里的交戰公路,使各駐軍單位的進出口道路,均能快速接入國道、省道和高速公路,進一步提高了部隊機動能力。加強綜合保障體系建設,發揮三明老工業基地優勢,促使三鋼集團、廈工三重、海西重汽等大中型企業,與部隊聯合建立一批裝備修供保障基地。加強后備力量建設,管好用好專武干部、民兵營連長、預備役軍官3支隊伍,建好反恐、抗洪搶險、森林滅火6支民兵應急隊伍,使之成為三明市擁軍工作的新亮點。4年來,市、縣兩級財政投入3.35億元,實施“四項擁軍”工程,有效改善了部隊戰備執勤、軍事訓練和工作生活條件。保障軍人各項需求,在市區、永安開通多條擁軍公交專線;為軍人開辦人才培訓基地,使1500多名軍人獲得各種大中專學歷證書和專業證書。
創新共建品牌。以“雙擁雙贏、共駐共建”為原則,開展“多城同創”活動,全市300多個軍民共建對子,成為省市精神文明建設示范點。拓展共建領域,探索社區、兩新組織參與共建,比如沙縣等地成立女企業家擁軍協會,TCL集團與大田縣民政局舉辦“擁軍優屬工程”活動,同時,海軍“三明艦”首次派出代表團回訪三明,開創了福建艦市共建的先河。永安市氣象局與駐永某部聯合成立“軍地氣象聯合保障室”,為戰時氣象偵測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在全軍獨樹一幟。以“部局村聯動”(一個團級部隊帶一個局機關單位,對口援建一個村)形式,共建新農村,駐明部隊為26個革命老區實施“十項工程”建設,成為原南京軍區和全省雙擁共建活動的一大品牌和亮點。軍轉優撫安置:
突出重點,注重質量
“不能一安了之,要從需求出發,設身處地為軍轉干部、退役士兵、隨軍家屬、子女入學考慮,做到突出重點,注重質量,持續提高優撫安置水平,實實在在幫助官兵解決后顧之憂。”這是三明市優撫安置的顯著特色。
提升安置質量。對軍轉干部安置實行優先安排、特殊對待,全市共接收安置95名,均安置在黨政機關(含參公單位),達到“三滿意”。對退役士兵及時足額發放一次性地方經濟補助金,落實免費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政策,先后安置退役士兵3412名。廣開渠道安置隨軍家屬,共安排126名隨軍家屬安置就業;對自謀職業的,由財政發給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補助。對軍人子女優先解決,共為486名軍人子女解決入學入托問題,各縣(市、區)對部隊子女一律給予自主擇校,不收取任何額外費用。
提高優撫水平,近年來,市、縣兩級財政投入2350萬元用于提高撫恤、補助標準,當前各類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均高于省定標準。全面落實重點優撫對象各項優待政策,平均每年發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2208.8萬元;每年為5210戶重點優撫對象發放慰問金106.5萬元,安排重點優撫對象每兩年體檢一次。為2530名患病住院、困難的優撫對象發放補助或臨時救濟款284.2萬元;為45戶新建和維修住房,解決住房問題;為66名困難聽力障礙重點優撫對象,免費配發助聽器;幫助36名優撫對象安排公益性崗位,實現就業。
拓展司法維權擁軍。三明市縣兩級法院形成維軍庭、人武部、駐軍“三位一體”司法維權服務體系,成立了5000多個雙擁服務小組,常年活躍在機關、鄉村、社區、學校、連隊,形成了完善實效的服務網絡,有效維護官兵合法權益,全市共審結維軍案件38件,為軍人挽回損失150多萬元。全省司法擁軍工作座談會在三明市召開,豐富了司法擁軍的“福建經驗”。擁政愛民成果:
持續鞏固,繁榮發展
“哪里發生重大災情、險情,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哪里有難題需要部隊幫助解決,部隊就會迅速出動,沖在第一線。”這是三明部隊擁政愛民的響亮品牌。
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打頭陣。去年“5·19”寧化、清流特大暴雨和今年“5·8”泰寧縣泥石流應急救災中,駐明部隊和預備役人員行動迅速、沖鋒在前,勇挑重擔,不畏艱險,連續奮戰,展示了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
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當先鋒。各部隊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支援地方重點工程建設項目21個,動用車輛機械900多臺次。96647部隊在三元區荊東工業園綜合服務區重點工程建設中,主動做好部隊架空光纜遷移;駐永部隊在吉山文化創意產業園、五洲繞城公路建設中,及時讓路讓水、遷移軍事設施,助力“森林永安”建設;駐將部隊在204省道改擴建等項目中,及時遷移光纜,為地方節省經費155萬元。
在社會公益事業中作表率。駐明部隊官兵每年為駐地群眾做好事、辦實事1萬多件。三年來,官兵先后捐款180多萬元,與200名貧困學生結對幫扶,為學校贈送電腦100多臺、圖書2萬多冊。駐永某部與地方共同出資600多萬元,為麻嶺村和西坑村修通了2條鄉村道路。當地群眾親切地稱此道路為“軍民同心路”。
在維護社會穩定中擔重任。駐明部隊自覺融入“平安三明”建設,構建“軍警民”聯防聯治網絡。每逢重大節假日,駐軍都派出官兵到公共場所,協助公安機關執勤,維護現場秩序。2012年以來,部隊參與駐地平安建設860次,為三明市榮獲全國綜治“長安杯”做出了重要貢獻。
責任編輯:林航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黑衣帥哥”洪流中勇救落水者 后悄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