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烈日炎炎,在建寧縣里心鎮代家村道路兩旁的稻田里,滿是綠色,一畝畝雜交水稻制種,生機勃勃。村民葉華忠正在忙著給雜交水稻追肥。
葉華忠是里心鎮代家村的貧困計生戶。這些年,他和妻子都在家務農。家里雖然有200棵果樹,5畝耕地,但由于自己體力不足,果園經濟效益不高,耕地也缺少管理。一年忙到晚,果園、耕地基本處于半荒廢狀態,掙不了幾個錢,更別說存錢。
像葉華忠這樣缺少技術,又缺勞動力的家庭,如何才能脫貧?
去年底,建寧縣里心鎮采取“扶貧資金量化折股”的形式,進行精準扶貧。里心鎮現有359戶貧困戶、共868人。這些貧困戶都是因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致貧。去年底,上級下撥里心鎮10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
100萬元?對于個人來說,是個大數字,但分攤到鎮里的貧困人口身上,每人僅有1100元。
原來,直接把扶貧資金發到貧困戶手上,貧困戶錢花完了,但生活還是沒有改變,貧困帽子依然緊緊地壓在頭上。
如何才能讓以往的“一次性”扶貧方式變成“細水長流”?
里心鎮黨委副書記郭英說,鎮里經過充分考查論證,在征得貧困戶的認可后,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上級指導下,把100萬元扶貧資金和部分村自籌的35萬元加上他們的耕地作為股金,入股里心鎮精準農機專業合作社,入股合同期限為10年,每年合作社按期上繳27萬元固定利潤用于出資村、貧困戶分紅,把60%收益用于幫扶貧困戶,其余40%部分用于貧困村。
把這么大筆資金和耕地投到合作社,能產生效益嗎?
“這不用擔心!”里心精準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小良說,
鎮里制種面積長年穩定在5萬畝,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市場前景很好,每年7至9月份,僅谷物烘干這一項,收益可達40多萬元。除此之外,合作社還有工廠化育秧、機插、機防、機收等方面的收益。好處還遠不止這些,扶貧資金和田塊入股后,合作社還送給貧困戶兩個“大禮包”:合作社優先與有種植意向的貧困農戶簽訂種子收購合同,每畝保底產值在2500元以上,保證種植有效益零風險;合作社為貧困戶提供秧苗、機插、機防、烘干、存放等服務時給予適當優惠并允許賒欠。
扶貧資金量化折股,對于貧困戶葉華忠來說,是他今年最值得期待的一件喜事。
“以前,想都不敢想,像我這樣的貧困戶還能翻身做‘股東’。”葉華忠說,現在,他在合作社有多重身份:他既是合作社的股東,又是合作社的員工。農忙時,他在合作社技術員的指導下,打理他的6畝制種;閑時,他就在合作社打零工,掙工錢。
“今年,我就可以脫貧。雜交水稻制種6畝、果樹200棵,收入保底2萬元,在合作社打零工,收入8000多元,再加上合作社股金收益分紅:根據我家的人口及股份數量、占股及分紅比例、年終股金分紅有1500元,這幾項收入加一起,預計可達3萬元。”說起今年的收入,葉華忠很興奮。
“扶貧資金+土地流轉量化折股”精準扶貧模式的創新,不僅給貧困戶帶來新生活,還讓貧困村實現“自我造血”。
“村里的青壯年幾乎長年在外務工,原來這一片地都長期荒廢,今年以來我們把村里荒廢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流轉給能人大戶,既發展了特色產業又給村里增加了收入。”村支書張海龍指著眼前連片種植的高山冷水茭白說。
巖上村毗鄰江西南豐、廣昌兩縣,海拔高、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今年以來村里干部重點在如何因地制宜促進村財增收摘掉“貧困帽”上動腦筋、想辦法。通過土地流轉收取管理費、入股里心精準農機專業合作社每年領取固定紅利、水電站改造提升等,今年村財收入有望從去年的3.1萬元提高至6萬元。
“對貧困村、貧困戶,政府幫扶的作用就在于扶上馬、送一程。量化折股,讓精準扶貧更加精準,更加有效!”里心鎮黨委書記徐冉介紹說,今年,該鎮精準農機專業合作社可輻射帶動391名貧困戶以及巖上、花排、黃埠羅源等7個經濟薄弱村增收致富。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黑衣帥哥”洪流中勇救落水者 后悄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