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文化的支撐。在農民的精神需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不斷高漲的時代,文化已成為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源泉和精神動力。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精神,始終堅持為農民群眾服務、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方向,把發展繁榮農村文化與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農民增收結合起來,市委農辦將大力實施四大工程,不斷豐富新農村文化。
實施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工程,大力實施陽光工程,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提高農民增收致富能力。實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工程,積極推動休閑農業發展,加快建設農民公園和農家書屋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送電影下鄉和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活動,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
實施“文化扶貧送報下鄉”工程,開展農民日報等報刊的“文化扶貧送報下鄉”活動,使農民及時掌握黨的富民政策、致富信息和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借鑒其他地區貧困村脫貧致富經驗做法,也為農民群眾送去科學技術和精神食糧。實施廉政文化進農村工程,以“清廉鄉風、文明鄉村”為主題,充分挖掘民間廉政文化資源,利用民間藝術、莆仙戲等藝術形式,借助各種活動和傳統節日時機,廣泛開展適應農村特點、富有本地風格、群眾喜聞樂見的廉政文化活動,促進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營造農村廉政社會氛圍。(開丙 朝陽)
相關
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近年來,在農村和諧文化建設中,我市各級宣傳文化部門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以“文化創新、文化惠民”為主題,大力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村文化設施建設蒸蒸日上,群眾文化活動生機勃勃。
到農村走走看看,一大批功能較齊、設施較全的農村文化中心讓農民擁有“文化樂園”;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文化活動使農民成為“開心樂事”。
秀嶼區高起點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秀嶼區以品牌為載體,高起點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加快文化與旅游、工藝、建筑等行業融合,培育文化骨干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充分發揮“中國銀飾之鄉”等區域品牌優勢,加快上塘珠寶城建設,爭創“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以項目為抓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支持外資及社會資本參與文化企業經營管理,重點加快土海濕地公園建設,規劃建設區圖書館、檔案館、文化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體系、農村有線廣播村村響等公共文化設施,提高文化創作生產水平和內涵。以體制為基礎,完善文化發展規劃和政策保障機制,加快區電影放映體系改革步伐,建立健全農村電影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轉制文化單位、文化發展項目財政、稅收、科技等扶持。
責任編輯:吳光菁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渭陽村:農歷三月三 畬鄉烏飯香 2017-04-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