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現場立起鋼結構柱梁
50噸的履帶起重吊,在諸多工人的環繞注目之下,緩緩運起23.5米高的鋼結構立柱……這是昨日海壇商業城應急搬遷過渡工程施工現場的一幕。當天,在巨型器械助力之下,工人們正進行鋼結構吊裝作業,現場頗為壯觀。
上午9時許,走進項目部大門,一眼就能望見北面已搭建起來的四層框架。高空之中,在已架好的框架梁上,數名安裝工人戴安全帽,身著工作服,腰間系著“生命繩”,正坐著安裝螺栓。一旁,兩臺巨型起重機——50噸履帶吊和35噸汽車吊分立南北兩側。只見履帶吊將正緩緩將立柱運向北側的承臺杯口所在位置,盡管距離不長,但是工人們精神高度集中,在起重工指揮的哨聲之下有條不紊地作業著。
“目前,現場30余名工人在全力進行鋼結構吊裝作業,項目從北向南施工。50噸的履帶吊具有強大的起重能力,主要是負責立柱吊裝,一根23.5米高的立柱重達11.4噸。而35噸的汽車吊則主要負責框架梁、次梁吊裝。在吊裝的同時,工人們還要在鋼結構連接節點處安裝高強螺栓。”項目副經理江家全介紹,鋼結構吊裝作業已啟動數日,預計還需要35天時間可全部完成。
框架建起之后,下一步便是將之充實并進行精細打磨。江家全表示,鋼結構框架搭好后,將會鋪上樓承板,隨后再澆筑混凝土。此外,還會在外圍砌上一圈維護墻體,以達到節能環保的作用。
特寫
哨子+手勢起重工的“Stlye”
昨日,在鋼結構吊裝現場,高23.5米、重11.4噸的立柱要通過兩臺起重機,從地面起吊準確安裝到獨立承臺杯口之中,難度之高可想而知。而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起重工指揮“口哨+手勢”的特殊作業方式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午10時許,一臺履帶吊啟動作業,緩緩從空中將鋼結構立柱運往北面承臺杯口處,現場總負責鐘文清目不轉睛觀察周邊、指揮工人,用“哨聲+手勢”進行全場指揮。“一聲停,二聲起,三聲慢慢下,五聲緊急停車!哨聲長短、次數不一樣,所代表的意義也不一樣。”鐘文清說,此外左轉、右轉、大拇指向上或向下等不一樣的手勢,也發揮著重要的指示作用。
鐘文清表示,作為起重吊裝行業不可或缺的工種,起重工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僅是哨聲、手勢,還有旗語等方式,現場工人根據起重工指揮釋放出去的信號進行相應作業,才能保證安全施工。”
7月初,海壇商業城應急搬遷過渡工程啟動鋼結構吊裝作業,鐘文清跟幾名起重工人從上海總部來到平潭。“大概需要作業一個多月,這里安裝完了我們就要撤了。哪里的項目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里。”鐘文清說。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美爆了!平潭再現“藍眼淚” 絢麗如阿凡達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