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海峽兩岸仲裁中心在平潭成立,標志著實驗區在“共同家園”建設上又邁出標志性的一步。
“海峽號”、“麗娜輪”開航后,嵐臺兩地來往更加便利 (資料圖)
五年時間,共同家園味越來越濃。兩岸直航翻開歷史新頁,2011年11月30日、2013年10月9日,平潭至臺中、臺北兩條海上直航航線開通,截至目前,累計運送旅客43萬人次;平潭·臺灣免稅商品市場火了,2014年6月開業至今累計簽約入駐商戶245家;臺灣創業園來了,正式運營后,登記入駐企業達472家。臺灣文體交流多了,成功舉辦4屆共同家園論壇,以及兩岸沙雕節、自行車賽、馬拉松賽等。
五年蛻變,非一朝一夕。2010年12月,全區臺資企業僅15家,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區累計注冊臺資企業536家,投資總額36.16億美元。這離不開5年來,我區多次舉辦平潭開放政策開發說明會、項目洽談簽約會和實地考察等活動。通過對外宣傳,讓臺灣各界人士充分了解平潭優惠政策和發展前景。
如今,臺灣元素正不斷匯聚,兩岸交流互動正邁向更高層次。展望“十三五”,我區將朝著建設與臺灣經濟全面對接、文化深度交流、社會融合發展的兩岸共同家園的宏偉目標前進。
數字·亮成績
經貿合作
臺資企業增長30多倍
“平潭是閩臺合作窗口,又有各種政策優勢,對我們吸引力很大。”2015年6月,臺灣人魏淑珍在平潭注冊了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成為又一名在平潭“搶灘”的臺商。
過去五年,隨著實驗區開放開發深入,嵐臺經貿合作日益頻繁,嵐臺電子信息、高新產業、金融服務、旅游文創等產業實現初步對接,并取得良好成效。
其中,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臺灣創業園先后投入運營,發展態勢良好;宸鴻科技、臺達電子等臺資電子信息產業項目先后落地并投產運營;華創股權投資基金、海峽股權交易中心、興業寶島債及海峽證券金融合作項目加快推進;臺幣兌換點成功設立,對臺金融同業跨境人民幣資金業務成功辦理,嵐臺金融合作取得突破;臺灣山富旅游、海峽友誼等旅行社先后在平潭設點并開展兩岸旅游合作。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區累計注冊臺資企業536家,投資總額36.16億美元,占全區外資企業注冊總數超過八成,而2010年12月統計的全區臺資企業僅15家,臺資企業注冊數增長了30多倍。
文體交流
500多批次臺灣重要組團來訪
“十二五”期間,嵐臺兩地往來不斷拓寬。來嵐考察參訪的臺灣重要組團有500多批次、20000多人次,我區赴臺參訪團組近200批次、1800多人次。
2015年6月15日,第四屆共同家園論壇舉行,參會的臺胞由往屆的300多人增加至1300多人。
此次論壇除了經濟、金融、商貿等議題探討外,還首次增加了兩岸青年交流等。論壇吸引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新社、臺灣東森電視、TVBS、中天電視、華視、中國時報、臺灣商報等50多家媒體,80多位記者的共同關注。
共同家園論壇的舉辦僅是我區對臺交流的一個縮影。回首過去五年,第十一屆兩岸關系研討會、海峽兩岸農漁業交流座談會、第二屆“華燦獎”頒獎儀式暨第六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論壇等重要交流活動在我區成功舉辦,成為平潭的一張張“燙金名片”,也讓更多人了解平潭、認識平潭。
不僅如此,兩岸職工自行車賽、海洋杯國際自行車賽、中國·平潭橫渡海壇海峽活動等兩岸交流活動逐漸形成品牌,形成了兩岸互動熱潮。
此外,我區先后成立了平潭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平潭兩岸職工交流中心、平潭海峽青年創業協會,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活動。
海上直航
運載旅客突破43萬人次
2015年5月19日,7輛由臺灣駕駛員駕駛的轎車搭乘“麗娜輪”到平潭,經檢驗檢疫等口岸部門查驗合格,順利通關入境,標志著“臺車入閩”實現常態化運行,這是嵐臺通道建設上取得的又一突破。
“十二五”期間,平潭海峽高速客運碼頭、金井作業區吉釣碼頭投入使用,“平潭-臺中”、“平潭—臺北”海上直航航線、“小三通”貨運班輪、“平潭-臺北”集裝箱貨運先后開通,對臺海運快件試運營。截至2015年11月底,嵐臺海上直航航線運載旅客已突破43萬次,集裝箱運載貨物6817標箱,貨運吞吐量2.29萬噸,直郵包裹26.2萬件。
此外,平潭封關運作,試點跨境電商等工作,實現與臺灣關貿網的雙向數據互通。隨著體制機制的不斷創新,嵐臺通道建設活力迸發。
五年來,對臺優惠政策不斷開花結果。海關首創“臺灣協會擔保制度”,國檢試點開展采信臺灣“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的認證認可結果和檢測結果,允許企業借助新艙單系統數據實行“先放行,后報關”。2015年1月至11月,累計進出口報關5444票,進出口貨物總貨值140078.41萬元。跨境電子商務33票,貨值1927.86萬元。
對話·繪藍圖
到2020年初步建成兩岸同胞共同家園
經過五年多先行先試, 有利于臺胞的優惠政策相繼落地, 與臺灣相近的生活氛圍逐漸形成, 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正在崛起。展望未來五年, 共同家園建設將如何破繭成蝶, 開辟新途徑, 一起來聽聽平潭綜合實驗區臺灣工作部部長金昌明描繪的藍圖。
記者:未來五年,兩岸共同家園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
金昌明: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建設“兩岸同胞共同家園”的目標要求,“十三五”期間,我們將從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戰略高度謀劃,充分發揮綜合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和“海絲”核心區戰略支點的綜合優勢,積極探索“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新模式,集聚和豐富更多的臺灣元素,深化嵐臺產業互動發展,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拓展交流領域,形成載體豐富、規模宏大、成效顯著的兩岸文化交流格局;積極探索嵐臺社會融合發展新模式,打造臺灣元素凸顯、體制機制深度對接、臺胞自主管理的臺灣人民“第二生活圈”。到2020年,實現臺商投資總額達200億美元,臺資企業近2000家,來嵐臺胞超過20萬人次,建成5個以上高品質的臺灣社區,吸引5萬名臺胞在平潭就業生活,基本實現與臺灣地區經濟全面對接、文化深度交流、社會融合發展,初步建成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
記者:共同家園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經濟發展離不開產業培育,要實現與臺灣經濟的全面對接,該如何打造兩岸特色產業對接平臺?
金昌明: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區累計批準臺資項目536個,投資總額達36.16億美元。僅2015年1-11月,就批準臺資項目240個,投資總額達22.9566億美元,吸引臺資的規模和能力突飛猛進,從這可以看出臺商臺胞對平潭的發展是充滿信心的。
未來五年,我們將以平潭自貿試驗區產業發展為重點,著力打造產業承載平臺。依托已建成的平潭臺灣創業園、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以創業孵化方式,打造臺灣青年創業基地;鼓勵臺灣電子信息、生物科技、新材料、機電一體化領域相關產業設立區域總部、科研孵化及生產基地,打造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臺灣高新技術產業園;對接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藝術品展覽交易、現代傳媒、動漫游戲、設計創意等,打造特色文創產業品牌的兩岸文化創意園;對接臺灣醫療養生產業,以建設引進一批高級醫療衛生機構為依托,建成集醫療、養生、休閑、旅游等資源為一體的兩岸醫美健康產業園;建設綜合物流園區、專業物流配送中心,打造以平潭吉釣港為中心,江陰港和長樂港為兩翼的海峽物流走廊的海峽物流產業園;以臺灣農漁業公會自主開發建設為主,充分借鑒臺灣農漁業經營管理、產業化生產、市場營銷等模式,建設兩岸農漁業科技集聚的臺灣農漁科技示范園。
此外,還要加快臺灣優勢產業轉移的承接工作,著力打造集約化程度高、產業效益優、國際競爭力強的兩岸產業合作基地。
記者:過去五年,平潭的開放開發,吸引了眾多臺商臺胞來嵐參訪、考察、投資。未來五年,應該怎樣積極打造兩岸交流互動合作平臺,擴大人員之間的往來?
金昌明:“十二五”期間,嵐臺交流往來不斷拓展,來嵐參訪的臺灣重要團組有500多批次、20000多人次,赴臺參訪團組近200批次、1800多人次。未來五年,我們將積極打造兩岸人文交融平臺,舉辦兩岸高端論壇,打造兩岸青年交流基地,拓展以民對民交流領域,提升臺胞對平潭建設共同家園的認同感。
一是拓展兩岸高端對話平臺。持續辦好共同家園論壇等相關活動活動,適時將活動辦到臺灣島內,真正實現兩岸共同主辦、共同參與。爭取一些全國性重要涉臺會議和兩岸間的事務性會議在平潭召開,將我區打造成兩岸有影響力的高端對話平臺。
二是推動兩岸青年創新創業。拓展兩岸青年創業平臺,加快啟動兩岸青創園、兩岸青年交流基地、兩岸職工交流中心建設。全面落實“兩基金一擔保”等青年創業優惠政策,完善兩岸青年創業聯盟工作機制。策劃一批適應兩岸青年特點的交流活動,舉辦兩岸青年創業論壇、兩岸微電影大賽等。力爭到2020年吸引500個臺灣青年人才創業項目,帶動2000名臺灣青年來嵐創新創業。
三是增強兩岸基層互信互認。以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的臺灣縣市主題館為依托,搭建與臺灣各縣市各界別開展合作對接活動的平臺和窗口;推動青創會、兩岸職工交流中心等各行業協會與臺灣相關協會開展行業性對口交流;繼續組織特色鄉鎮對接交流、姓氏宗親交流、民俗宗教交流等小型團組赴臺交流,建立多層面的長期合作交流機制。
記者:經濟、人員、文化上的交流最終要服務于社會融合上,要實現這種融合,應該從哪幾方面下工夫?
金昌明:一直以來,我們始終以推動嵐臺社會融合、不斷集聚臺灣元素為工作重點。“十三五”期間,我們將搭建兩岸社會融合平臺,融入臺灣教育文化醫療等方面元素,構筑人才匯聚高地,借鑒臺灣社會管理和服務模式,推進嵐臺社會深度融合。
首先,集聚臺灣文教衛生元素。發展兩岸合作的文創產業園,打造兩岸文化藝術品展覽交易平臺體系,搭建兩岸文化藝術品交易網絡平臺和金融中心;加強嵐臺教育合作交流,引入臺灣教育機構在嵐創辦5家以上示范幼兒園、2家以上臺灣職業學校,建設兩岸教育合作高教園區;完善多元化辦醫體制,鼓勵臺資來嵐獨立辦醫或合作辦醫,推動臺商臺企在平潭開辦“三品一械”(即藥品、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
再者,構筑臺灣人才引進高地。加大“臺灣專才”招聘力度,每年面向臺灣選聘100名以上中高層次科研和管理人才,積極對接臺灣優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鼓勵臺灣地區知名人才中介服務與培訓機構落戶平潭。推動兩岸學歷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互認,鼓勵取得資格認定的臺灣專才在平潭直接執業,為自貿區企業和居民提供專業服務,初步形成臺灣人才匯聚平潭的良好氛圍。
同時,加快建設臺胞集聚社區。在臺胞居住相對集中的區域,統籌規劃建設臺胞社區,吸引臺灣團隊參與建設管理。抓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提升實驗區城市環境,鼓勵臺灣專才參與建設,培育和發展服務臺商臺胞的行業協會、商會、城鄉社區服務組織,探索實施臺胞自主管理。力爭在2020年形成5個以上功能齊全的臺胞社區,實現“臺灣團隊設計、臺灣企業施工、臺灣居民購買、臺灣居民受益”的目標,打造臺灣同胞“第二生活圈”。
臉譜話發展
給臺商一個貼心的“家”
近日,位于翠園南路的平潭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以下簡稱平潭臺商協會)辦公樓內,迎來了臺灣人陳升輝,在平潭臺商協會常務理事長施生國的指導下,他仔細填寫、核對、提交材料,正式成為協會的一員。
陳升輝原本是臺灣一家知名企業員工。2015年10月,因為公司不景氣,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了平潭,看到平潭的發展前景,他決定留下來。“決定留下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平潭臺商協會,成為會員,這就好比在平潭有了家一樣。”
作為實驗區專門成立的服務臺商機構,平潭臺商協會成立于2013年6月,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已經擁有270多名會員。2015年以來,更是先后幫助100多家臺商企業和個人入駐平潭。
“對內,協會要做好已入駐臺商的服務工作,配合區管委會、臺灣工作部做好上傳下達工作。對外,則吸引更多的臺商來嵐投資興業。”平潭臺商協會副會長薛清德說,臺商協會在平潭從無到有,是兩岸一家親的最好體現。
為臺胞排憂解難,是平潭臺商協會成立以來的辦事宗旨,為了讓新來創業的臺商少走彎路,少付“學費”,協會工作人員利用自己的人脈和經驗為新臺商出謀劃策,甚至是為新臺商辦證、租房跑腿出力。
點開臺商林巧英的微信,每當平潭臺商協會的微信公眾號推送外地臺商考察團來拜訪的微信頁面,她總是第一時間轉載。“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臺灣朋友,希望他們能夠看到,吸引他們來平潭。”林巧英說。
2015年,平潭臺商協會共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臺商臺胞80多批、1000多人次,為平潭兩岸共同家園建設充當著宣傳員。“每次來參訪考察都是招商引資的好機會,積極宣傳平潭,為協會發展注入活力,也為兩岸共同家園建設增添生力軍。”施生國說。
平潭時報記者 謝師強
責任編輯:曾潔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美爆了!平潭再現“藍眼淚” 絢麗如阿凡達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