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基礎工程持續(xù)推進,人們對橋的模樣也越來越期待。它到底長啥樣,讓我們搶先了解下,一睹為快。
據(jù)介紹,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全線要建120多個橋墩,采用公路在上、鐵路在下分層布置,單挑出一個墩結構來看,上層為公路墩、下層為鐵路墩(見效果圖)。
鐵路墩作為支撐整座大橋的根基,采用雙線“門”字形的空心墩結構,根據(jù)海底的地形地質情況的差異,墩身設計高度從17米到35.5米不等,在墩身頂部則鋪設雙線鐵軌,屆時將作為I級雙線鐵路的通道,時速最高可達250公里。而在鐵路墩之上,則是公路墩結構,為板式花瓶墩,在兩個墩的中間留有大量的空間,方便動車行駛,高度從15米到18米不等,頂部為Ⅰ級雙向6車道的公路通道。從整體上看,像是一大一小的兩個拱門的“疊加”,頗為壯觀。
作為大橋兩個不同組成部分,公路墩和鐵路墩的施工方法也不同。據(jù)介紹,鐵路墩身施工采用分層多次澆筑的方法,即翻模法分段流水施工,而公路墩則采用整體一次澆筑。
“橋梁設計標準是綜合考量了平潭海峽的氣候條件、水文條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福平鐵路四標段工程部負責人介紹,作為國內首座跨海公鐵兩用大橋,工程建設需要攻克平潭海域風大、水深、浪高、航道多、流速大等困難,因此在橋梁的設計方案上,多次請專家進行探討、優(yōu)化、評審。
責任編輯:林航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平潭澳前北路最后800米打通 進入全線施工狀態(tài)2016-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