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起腰,像座橋。鳥兒飛來細細瞧,蝸牛下面慢慢跑。老鼠見了嚇一跳,哎呀,不是橋,不是橋,它是一只大花貓。”6月1日,松溪縣河東中心小學開展充滿童趣的詩詞創作比賽,慶祝節日到來。
作詩陶冶了情操,作詩讓童年樂趣飛揚。2006年初該校為打造詩意校園,開發了“美在行進中”校本特色課程,要求一至六年級依次從“美在作業”、“美在禮儀”、“美在班級”、“美在校園”、“美在家鄉”、“美在社會”六個方向展開,以自由詩體形式編寫輔助教材,引導學生誦讀感悟,激發學生吟詩的興趣,萌發作詩的欲望,嘗試寫詩的快樂。
為了不讓校本課程流于形式,且能與經典詩詞誦讀緊密地結合起來,河東中心小學制定《河東中心小學“國學經典誦讀”實施方案》,歷經十年的實踐與探究,河東中心小學老師總結出一條指導學生創作童詩的路線圖,那就是:誦-悟-做-寫。
為了確保《方案》的有效執行,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班子成員為組員的“國學經典誦讀”領導小組和由語文教師組成的誦讀實施小組,確保誦讀方案組織到位,召集課題組成員研學經典詩文,對其進行歸類,以便于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集中誦讀感悟。確定幾個時間段督促學生充分誦讀同類詩文,確保學生晨起、課前、飯前、睡前都有詩文可誦讀。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誦讀之星”評選活動。凡在一周內能準確流利背出5首詩文的同學給予“周誦讀之星”榮譽稱號;凡在一月之內能準確流利背出20首詩文的同學給予“月誦讀之星”榮譽稱號;凡在一學期之內能準確流利背出80首詩文的同學給予“學期誦讀之星”榮譽稱號;凡在一學年之內能準確流利背出160首詩文的同學給予“學年誦讀之星”榮譽稱號。
為了讓孩子愛上寫詩會寫詩,河東中心小學的老師在培育孩子們寫詩情趣上狠下功夫。即用“情”催生創作靈感,用“趣”激發創作熱情。他們在指導兒童進行童詩創作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景,以情感為切入點,真情誘導,進而培育孩子們對事物,對自然,對生命懷有一顆細膩、敏感而又多情的心,使詩的靈感油然而生。
有了情的先導,接著就是“趣”的點綴。河東小學的老師鼓勵孩子們與動物交朋友,與植物做伙伴。因為動植物的加盟,富有情趣的童詩便有了豐富的題材與資源。如老師指導學生創作童詩《貓》時,借助故事、圖片、課件演示等聯系生活的方式,讓孩子與貓談心,直接獲得與貓玩耍時的快樂。
學校還堅持扎實開展“讀詩筆記展評”活動。引導學生將誦讀過的詩文分類端端正正抄寫,并美化文本,裝訂成冊,展示交流。通過分類、歸類、展示等活動,促使學生能對收集到的詩文反復誦讀,即時感悟,深奧難懂的,也能與同學討論交流,促進閱讀能力與鑒賞水平雙提高。
如今,河東中心小學專題欄目“詩心飛揚”已成為校園文化的一個特色窗口,出刊63期,發表學生自創童詩七百余首,集成七冊,其中55首刊登在縣刊物《湛盧文學》上。本學期該校小報《湛蕾》順利誕生,有四個版面,一期可刊登近20首小詩和兩篇小作文,學生人手一份。這一新舉措,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熱情。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南平副市長、“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2017-04-10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130名兩岸師生探索閩南文化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