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1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與拉開全速推進環三都澳灣區開放開發大幕同步,如何既要產業迸發又要碧海藍天的課題,很現實地擺在寧德決策者面前。
寧德市委全力實施的“一二三”戰略,就是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建立高質高效的經濟生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風清氣正的政治社會生態。
項目要一流 建設要一流
環三都澳灣區開放開發,首要的是要有高質量的產業支撐,形成高質高效的經濟生態。寧德正加快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鋰電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銅材料產業等四大千億產業集群建設,力爭2020年產值突破3000億元,成為寧德趕超發展的“四梁八柱”。
有一流的項目,就要用一流的建設速度推進。10月中旬,寧德打響了上汽寧德基地項目建設“大干100天 堅決打贏攻堅戰”。自今年4月28日開工建設以來,上汽寧德基地項目第一批38個配套項目已完成3個,主機廠房、七都溪特大橋、三嶼特大橋等重點工程已初步成型,項目安征遷全部完成,首批30個核心供應商落戶寧德等。這無疑創下了項目建設的“寧德速度”。
有一流的項目,就要產生強有力的帶動作用。寧德市以四大產業為依托,強化精準招商、狠抓項目建設,推動“五個一批”項目滾動接續。今年1至8月,300個在建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34億元,超序時進度4.8%。9月,世界級的寧德新能源材料產業園在福安市灣塢不銹鋼特色小鎮正式奠基,吸引各方的目光。這一產業園將建設年產20萬噸動力電池三元材料生產線系統及相關配套設施。
產業聚集,風頭正勁。“我們發揮青山控股旗下青拓集團的龍頭作用,寧德又引進國內循環經濟領軍企業格林美公司,建設新能源材料產業園,形成從鎳、鈷原料提取到正極材料、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制造,以及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全閉環的產業鏈。”寧德市委書記郭錫文表示。
龍頭企業多,帶動性強,對整體產業的貢獻也多。比如,鋰電新能源產業,引進36家配套企業,目前已落地31家、投產17家。
隨著鋰電新能源產業崛起,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申報獲批我省第二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正在建設中的鋰電新能源小鎮以寧德時代和新能源科技為核心區域,規劃總面積約3.89平方公里,總投資約108.93億元。在建設赤鑒湖公園的基礎上,正加大道路路網、管網建設,動工建設特色小鎮商業水街、雙創中心、小鎮客廳,加快創建3A景區等。”寧德東僑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祥祺說。
建設高質高效的經濟生態,區域協調發展也是繞不過的坎,必須要堅持沿海與山區聯動。“當前,寧德沿海與山區縣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采訪中,不少干部反映,沿海5個縣份的生產總值占到全市總量的76.3%,而且這種發展差距會因四大主導產業的發展日趨拉大。對此,寧德“一二三”戰略提出,全市“一盤棋”、沿海山區一體化,實施新一輪山海協同發展行動。如,蕉城、福安、福鼎、霞浦、東僑等沿海縣(市、區)分別與屏南、周寧、柘榮、壽寧、古田等山區縣結對共建,努力在推動三都澳灣區率先崛起的同時,統籌抓好沙埕灣、福寧灣開發建設,產業龍頭項目進一步向福寧灣、沙埕灣延伸,產業鏈項目向山區縣拓展。
污染防治戰 保碧海藍天
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要實現共贏,開發與保護必須并重。寧德在推進環三都澳灣區的大開放開發中,保護生態寧德、山水閩東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11月中旬以來,萌態十足的白海豚再度出現在福鼎前岐鎮雙嶼村、店下鎮巽城村的海域,現場視頻驚艷了萬千網友。
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中華白海豚向來對生活的水質要求甚高。“白海豚出現,說明我們這邊的海域水質大大改善了。”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專家指出,這澄凈海水得歸功于正在開展的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戰。
今年7月份以來,寧德市打響三都澳海域水環境綜合整治“1+N”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即兩年內投入20多億元,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三都澳海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陸源入海排污源問題整改、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生活源污染治理、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全面清理海漂垃圾等。
在福安市、蕉城區、霞浦縣、福鼎市等沿海縣(市、區),海上養殖整治全面展開。“海上養殖整治,陸上海上雙管齊下,部門協同作戰。”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雷大聯告訴記者,一方面,加強對陸上、海上運輸非環保設施等進行查扣,從源頭上斬斷泡沫網箱下海;另一方面,出臺《寧德市三都澳海域環境保護辦法》,采取禁養區全面清退、限養區適度養殖、養殖區全面升級,大力推進海上清理整治,規范海上養殖。
今年46歲的福鼎漁民蔡子上,曾經因“桑美”臺風重創,傳統網箱養殖全軍覆沒。從2016年起,老蔡開始試水新型塑膠網箱養殖,在蕉城區城澳海域,建起6口圓形的深水大網箱,相當于300多口傳統木質網箱。去年,他銷售成品生態黃魚15萬多公斤,1年多時間便收回了建設成本。
嘗到甜頭的老蔡,今年便折回家鄉福鼎市白琳鎮沿州村,拆掉使用多年的600多口鋼構網箱,新建10口塑膠深水大網箱。“新型網箱,網做深了,魚產量高、品質也好,特別是抗臺風,不用提心吊膽,風再大也毫發無傷。”
為了加快漁排改造升級,寧德著力推廣深海網箱養殖。去年底,我國首座單柱式半潛深海漁場落戶福鼎市臺山島附近海域。這個深海漁場項目,總投資1億元,養殖水域的水深大于35米,可養殖大黃魚約2000噸。即使在風暴情況下,深海漁場可下降至水面下,能抵御17級臺風。
經濟要增長 干部要成長
在寧德的污染防治戰中,記者見到一個活躍的網絡工作群——寧德市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指揮部微信群,市、縣(區)、鎮(鄉)三級多部門負責人在線指揮作戰,不分晝夜。
“這里隨時都會刷新沿海各地海上綜合整治的進度、安排、現場情況等訊息,我自己也加入其中指揮。大家協同作戰,干部干事精氣神很足,現在‘清海’取得明顯成效。”郭錫文也加入這個群,每天他都會從群里收閱近百條訊息,并作部署。
寧德把項目建設變成鍛煉考驗干部的“大熔爐”。“將干部考察放在項目推進的‘最前線’,推動形成干部在重點項目一線實踐鍛煉、跟蹤考察、選拔使用的成長鏈,實現‘經濟增長與干部成長’的雙贏目標。”郭錫文表示。
為了備戰上汽寧德基地項目,蕉城區組織區里所有16個鄉鎮實行成建制包干房屋征遷,在短短6個月內完成上汽寧德基地項目安征遷房屋簽約100%,創下蕉城安征遷工作新紀錄。
地處福安南部的灣塢半島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福安市于2016年就成立灣塢片區重點項目指揮部,統籌協調,強化要素保障,服務好企業。“市、鄉鎮干部深入一線,全面了解企業經營現狀,還幫助他們用好省市各項扶持政策,構建和諧政企關系。”福安市委書記葉其發接受采訪時表示,福安從27個部門、20個鄉鎮抽調300多位干部組成46個回遷組,順利完成搬遷工作。“重點項目建設在哪里,黨員的作用就發揮在哪里。”灣塢鎮工貿區臨時黨支部成立,在重點項目建設中,表現特別突出的農村黨員,選出近30人,加入動遷小組。
不僅項目征遷創造“寧德速度”,做好基礎配套也是加速度。寧德圍繞新能源、不銹鋼、新能源汽車、銅冶煉重大項目,采取“大兵團”作戰,加快水、電、路、碼頭及餐飲、住房、學校等配套設施建設,為上汽項目配套的34個基礎設施項目有序推進,建設速度得到上汽集團高層充分肯定。為中銅項目配套的水、電、路、氣、通信等設施從灘涂起步到配套完善,保障了中銅項目今年6月順利投產。
作為國家高速公路網寧波至東莞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沙埕灣跨海通道公路工程項目全長20.5公里,涉及佳陽鄉13.5公里,途經6個行政村,需征地2000畝,項目安征遷工作開展以來,3個多月就完成1386.9畝。“問題在一線解決,決策在一線落實。”佳陽鄉、村兩級干部連續三個月幾乎沒有節假日。
如今,寧德各級干部擔當作為的精氣神,正成為環三都澳灣區開放開發的新旗幟。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電機工人一直咳嗽 肺里洗出30多瓶“泥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