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地鐵二號線二期海滄段順利貫通
12月19日9時,廈門地鐵2號線最難施工段天竺山至馬鑾北站順利實現雙線貫通,該段由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稱:中交四航局)負責實施,其中包括三站兩區間一出入場線,全長4.6公里。
據悉,廈門地鐵2號線起始于廈門島東部五緣灣,終于海滄區天竺山,線路全長41.64公里,共設車站32座。其中,二期工程起點為天竺山站,終點為馬青路站,線路全長15.5公里,設9座車站。截止目前,廈門地鐵2號線二期工程9個車站主體已全部完工,機電安裝已完成30%。
該線構建了廈門島與海滄區的快速過海連接通道,緩解了海滄大橋跨海通道交通壓力,對拓寬廈門城市發展空間具有重要意義,是促進島內外城市新功能區開發建設,提升地鐵沿線土地利用價值,改善投資環境、生態環境、城市環境的一條重要地鐵交通線路。
據介紹,該段最關鍵、最艱難處為盾構施工,環境極其復雜,上有鐵路線、高速公路和管線,錯綜復雜,面臨的地質沉降、上部結構毀壞甚至燃油氣管道爆炸的危險源極多,安全風險極大。
從2016年1月正式進場施工,各種困難和挑戰便接踵而至。2次下穿沈海高速公路,4次與廈門居民飲用水干渠——北引干渠(寬8.21米,高4.5米,相當于又一條雙車道的高速路)底部貼臉而過,8次下穿錯綜復雜的中石化、中石油燃氣管道,12次下穿鐵路,南昌鐵路局副總經理劉明亮表示:“穿越如此多的鐵路線,就算在南昌鐵路局也沒有先例,非常難,非常難!”
據中交四航局一公司廈門地鐵2號線項目經理梁啟健介紹,為攻破諸多難關,項目部全力抓好設備管理、安全風險管控、質量控制以及人才隊伍建設,創新突破成功積累了一整套成熟的地鐵盾構施工管理經驗、技術和人才。
在設備管理方面:項目部單次投入盾構機(500噸)5臺,門吊6臺,總價超過2.5億,接近該段造價的一半,是整條線開工之初一次性投入最大的項目,項目部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盾構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大大提升,由廈門地區盾構施工的生力軍迅速成長為主力軍和排頭兵,“先做學生,后做先生”,成為一段佳話。
安全管理方面:項目部在廈門軌道交通集團高標準、嚴要求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了群眾安全員、安全知識二維碼、安全培訓學校、安全百寶箱和安全移動培訓等舉措,同時施行黨員安全責任制,帶動全員參與安全管理。由施工初期的危險重重到后面的一路平安,由如履薄冰到如履平地,由舉步維艱到步步為營,最終成長為全線的標桿和榜樣。
質量控制方面:精雕細琢,施行樣板“引路”,設置施工標準樣板展示區;責任留名,推行“質量衛士”管理機制,將檢驗過的構件實名追溯;精益求精,開展質量競賽,全方位提高質量管控能力。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突破格局,運用自行組織施工管理的模式,激發既有人才隊伍的潛力,為施工建設注入澎湃活力;根源設計,深入盾構技術成熟的單位,學習管理經驗和盾構技術,搭建專業化的盾構施工人才的“蓄水池”;目標引領,將服務保障重心前移,打造設備管理的“潤滑劑”,創造了盾構掘進百米無故障的成績。
兩年多來,項目所研究的《提高地下連續墻鋼筋直螺紋套筒連接絲頭合格率》、《車站主體結構混凝土裂縫控制》、《降低盾構管片拼裝破損率》等課題,多次獲得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廣東省市政工程、中國交建等機構頒發的7項QC成果獎項,尤其是通過《降低盾構管片拼裝破損率》將管片拼裝后的破損率從8.54%降到3.49%,而且還創造了百環零破損的記錄。
此外,該項目獲評“2017年廈門市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優良項目”,“2018年廈門市總工會工人先鋒號”“2017年中國交建效能監察優秀項目”“2018年中國交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這次順利實現雙線貫通,意味著中交四航局一公司在打開盾構施工的新領域,具備了整套成熟的盾構施工經驗,繼續擦亮和鞏固了中交四航局在廈門軌道市場中的品牌和地位。(政東)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下月可領穩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