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自聯動”優化科創資源配置 廈門七項創新舉措全省推廣
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廈門在行動
廈門不斷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去年12月,掛牌成立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支行”。(市知識產權局供圖)
科湖摩爾實驗室。
在全省推廣(4項)
●構建重點產業全鏈條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體系
●建立“信貸+保險+基金”科技金融產品體系
●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模式
●知識產權網上侵權預警與存證云服務
在自創區和自貿試驗區內推廣(3項)
●改革出入境特殊物品審批制度
●支持重點產業職稱評審機制
●推動海外離岸孵化器試點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吳君寧 通訊員 林江斌 圖/通訊員林江斌(除署名外)記者昨日從市科技局獲悉,日前,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自創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廣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與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第一批可復制改革創新政策舉措的通知》,將廈門七項“雙自聯動”改革創新政策舉措進行復制推廣。
“雙自聯動”改革創新事項在全省復制推廣,彰顯了廈門自創區和自貿試驗區兩年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取得的豐碩成果。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市自創辦與市自貿委立足體制機制、政策舉措“雙創新”,著力發展動能和效益“雙提升”,充分把握先行先試政策機遇,抓實抓細各項創新改革舉措。自2016年以來,積極構建“雙自聯動”機制,出臺相關政策并推出首批15項“雙自聯動”改革創新事項。今年3月,市自創辦與市自貿委建立了“雙自聯動”聯席會議制度。
激發活力
打造全鏈條體系完善公共技術服務
集成電路產業作為廈門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涌現出清華紫光、三安集成電路、臺灣聯華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具備成長潛力的骨干企業。近年來,集成電路企業對公共技術服務需求呈爆發式增長,以往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運營模式已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廈門自創辦與自貿委積極探索新模式,推動廈門科湖集成電路發展有限公司與國內龍頭通信產品檢測認證機構深圳摩爾集團聯合成立第三方檢測認證實驗室——科湖摩爾實驗室。實驗室由廈門科湖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提供場地及設施設備,深圳摩爾集團提供測試工程師團隊、市場銷售團隊、經營團隊以及實驗室技術支持和認證資質使用授權。該服務平臺采用“共同建設+共同運營+共享收益”的運作模式,激發平臺運營團隊的最大活力,實現平臺的最大化開放服務。
測試認證平臺建成EMC實驗室等12個實驗室,擁有全省唯一的OTA、SAR實驗室以及省內最先進設備的EMC實驗室。已投入使用的實驗室可全面支持各類消費電子產品及軍工產品的檢測認證。自2017年9月對外試運營以來,已累計服務1253家次,服務時長合計超過26700小時,為相關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產品檢測、認證環節降低約25%成本。這一新模式還帶動了165家科技企業入駐該平臺所在的廈門兩岸集成電路自貿區產業基地,并吸引中電科58所來廈共建“廈門市集成電路晶圓測試公共服務平臺”。至此,廈門集成電路產業已構建形成涵蓋“電路設計-晶圓設計-產品檢測認證-保稅交易”全鏈條的產業體系。
降低成本
開發科技信貸產品促進資源有效對接
針對科技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廈門不斷創新金融產品,以建設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為契機,充分發揮自創區和自貿試驗區的創新優勢,構建了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社會投入為主體,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結合,覆蓋科技創新全過程(研發-中試-產業化)以及科技企業成長全周期(初創-成長-壯大)的多層次、多渠道的金融支持和保障體系,促進科技資源和金融資源有效對接,將科技企業平均融資成本降低約40%。
一是開發系列科技信貸產品。與24家金融機構合作,建立科技支行、知識產權支行,發放科技擔保貸款、科技保證保險貸款、專利質押貸款等科技信用貸款。目前,已累計發放科技擔保貸款68.47億元、科技保證保險貸款8.62億元。
二是試點科技保險業務。成立了全國第2家科技保險支公司,開發了科技保證保險、首臺(套)設備保險、雇主責任險、企業高管和研發人員健康險等12種科技保險。科技保險保額已超過200億元,撥付科技保險補貼近千萬元。其中,2017年首臺(套)設備保險為8家企業提供了超過13億元的風險保障;新材料首批次運用保險為1家企業的碳化硅外延片運用提供了773萬元風險保障。
三是建立科技創投基金鏈條。設立全省首只規模百億元產業引導基金,已參股設立27只產業子基金,總規模約400億元。率先設立財政性科技股權直投基金——廈門市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基金,總規模2億元,已完成對60家科技初創企業的投資1.58億元。新設立科技創業種子暨天使投資基金、“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運營引導資金,構建了覆蓋“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全周期基金服務鏈條。
創新機制
推動職稱評審改革減少骨干人才流失
航空維修產業是廈門百億元產業鏈之一,廈門自貿片區有14家航空維修企業,從業人員近6000人。然而,航空維修產業發展最為核心和關鍵的骨干人才,由于學歷、論文及行業的特殊性和局限性等原因,大多無法按照現有工程系列職稱評審體系參與評審。市自創辦與市自貿委發揮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聯合市人社局率先啟動航空維修行業職稱改革試點,以此破解人才職稱評定難的困局,減少人才流失,提升產業競爭力。
在申報模式上,先由企業對擬申報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統一申報;再由航空維修專委會負責受理,將評審服務端口前移,讓從業人員在“家門口”就能評職稱;在專家設置上,采用“企業專家評委+通用專家評委”相結合的模式,發揮企業評價主體作用;在評價標準上,將航空維修企業及行業所認可的工作能力和實績在評價標準中的權重大大提升,從而建立起“自主評價+業內評價+市場評價”的多元評價體系。此外,積極探索簡化程序直接認定職稱機制,比如,在世界技能大賽獲金獎的優秀高技能人才可認定為高級工程師;取得世界技能大賽銀獎或取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的優秀高技能人才可認定工程師資格。通過開展航空維修行業職稱改革試點工作,已有254位科技人才通過市場評價機制獲得初、中級職稱任職資格,有效推動人才職稱評審改革工作對重點發展產業的精準化服務。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廈門首個臨空跨境電商作業場所啟用 每單縮短24小時物流成本每公斤減1元2019-03-29
- 廈門二維碼門牌管理運用走在全省前列 “廈門模式”頂呱呱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9
- 臺灣至俄羅斯物流新通道開通2019-03-29
- 廢棄利樂包化身“七彩蝶” 近5000學生動手變廢為寶2019-03-29
- 廈門機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正式啟用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8
- 連續11年位列第一 臺灣水果“登陸”廈門口岸最便捷2019-03-28
- 行內糾紛“內行”解 廈門已建立410個專業性調解組織2019-03-28
- 房源靠譜!廈門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官方平臺已通過專家驗收2019-03-2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下月可領穩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