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刀拋光方木條,既是手藝活又是力氣活
八一公園里的木屋老宅,將修舊如舊
相比電鋸,老師傅還是更習慣用木工鋸
修繕老宅,斧頭也不僅是用來砍劈
一棟老木屋的修繕,需要一幫六七十歲的老匠人彼此協作,才能涅槃重生
木板是否鋸得筆直規整,老工匠瞇眼細細審視
海峽網7月2日訊 (海都記者 石磊磊/文 王浩志/圖 實習生 何歡歡)福州晉安區新店鎮的八一公園內,有座百年老宅,它雖不是官宅,但屬于當地大戶人家,它的馬鞍墻、古井、木雕等老物件,能讓游客領略福州古民居的獨特。可作為公園一景保留的老宅,修繕卻遇到難題——福州會修復這種傳統民居的人不多了。于是,過去四個月里,一批年紀六七十歲,來自連江、閩侯、長樂,甚至江西余干的老師傅,組成了古建修復組。他們打基礎、建圍墻、做木工、上瓦片,用祖傳手藝,讓百年老宅重現風華。
每個構件都還原當年模樣
這是福州的公園中唯一一處老民居,四合院結構,還有配套的吊腳樓。專家說,建筑風格類似明清時福州民居建筑,和三坊七巷、上下杭、朱紫坊有很多相同點。
老宅用杉木打造,很多構件或缺失或損壞,還有住戶在柱子上打孔,搭建二層建筑。修復前,木屋的每個細節都拍照存底。老師傅們通過照片,一比一還原了缺失的木雕。從花鳥魚蟲,到福祿壽星,再到八仙過海,都還原了當年模樣。屋內的一磚一瓦,能利用的,都保留在原址。開裂的柱子、橫梁、門板,只要還能利用,就用膠水和杉木填充。
待構件全部完成安裝后,老師傅們用電子測距儀,記錄下數據,和圖紙一一比對,確保老建筑和當年設計相符。
端午過后,高溫來襲,凌晨5點是出工時間,到了10點,烈日當頭,此時是工人們的吃飯時間。
下午兩三點,當高溫稍稍退去,他們重新開工。很多師傅吃住都在工地,一頂蚊帳,一臺風扇,一張草席,就是他們的家。
老工匠們都有三四十年的經驗
這批老工匠中,年紀最大的71歲,最年輕的60歲,在別的行業,這都已是退休的年紀,而對古建筑修復,每個人都有三四十年的經驗,還正當年。
71歲的鄭金寶,來自臺江的木工世家,七八歲時就跟父親做課桌椅。他說,在福州,最年輕的修古建筑的師傅也要40多歲。62歲的彩繪師傅盛國先,是江西余干人,在福建三十多年,三坊七巷、馬尾船政等地都留下了他的印記。他是古宅修復中,爬得最高、離太陽最近的人。60歲的黃銀快,十五六歲就接觸木工行當,在鼓山、西禪寺、三坊七巷都做過木工。他說,以前沒有圖紙,都是自己畫自己做。
工地中最年輕的,是施工隊監理、“90后”的張國昌。他學建筑出身,他說這些老手藝,自己看著佩服,但實操不來。
再過一兩個月,老宅將對外開放,老師傅們希望游客多來看看,聚聚人氣,延續老宅的閩都古韻。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點贊!福建這位工匠入選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2019-01-09
- 廈門市制造業將選樹十大行業工匠 評選結果本月出爐2018-12-03
- 福建福州:深秋添新色 八一公園楓葉紅2018-11-07
- 陳立軍:行業技術先鋒 兩破國際技術壟斷2018-07-31
- 韋信象:傳承和創新并舉 開創行業新品類2018-07-31
- 林志能:征服國際巨頭的一線鉗工2018-05-31
- 國家非遺傳承人用草編手藝倡導綠色生活2018-04-25
- 福建:省市總工會聯合舉辦《大美工匠 悠悠文脈》 活動2018-01-03
- 泉州職教與產業互動調查 新一代“工匠”從哪里來?2016-11-10
- 56歲男子偷遍武漢地鐵:手藝好不偷對不起自己2016-08-2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