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一小的學生在上高爾夫球課
兩腿分開站好,雙手握住球桿往前推,哎呀,太用力了,白色小球越過球洞,飛了出去……這是福州鼓樓區第一中心小學的小學生學打高爾夫球的情景。從這學期開始,鼓一小一、二、三年級的部分班級,每周都有一節高爾夫球課。該校也是福州第一家把高爾夫球課引入體育課程的公辦小學。學校說,在傳統體育強項羽毛球的基礎上,開展高爾夫特色體育項目教學,旨在鼓勵學生培養多元化的興趣愛好。
第一次“親密接觸”小學生很興奮
上周三下午,鼓一小的操場上多了四臺高爾夫推桿練習器,三年(5)班的孩子們迎來了他們的第一節高爾夫球課。給孩子們上課的,是學校特聘教師、高爾夫球教練游秀鋒。他首先給大家示范了動作要領,怎么站位、怎么握桿、怎么推桿、怎么擊球……講解完畢,小學生們已經躍躍欲試,幾個主動舉手的同學得到了與高爾夫“第一次親密接觸”的機會。
“哈哈,又沒進!”“加油啊!”即使是圍觀的孩子也很興奮,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同學的動作。一個女生推球時老是“跑偏”,急得滿頭大汗;還有一個男生太用力,球飛離練習器好遠……游教練在幾個小組之間“巡視”,手把手地教學生正確的動作要領,同時還提醒同學們:“別人打球時要保持安靜,這是高爾夫運動最基本的禮儀。”
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觸到高爾夫,感覺新鮮又好玩。第一批“嘗鮮”的張萌同學說,以前只是在電視上看過高爾夫球,沒想到體育課會學這個,覺得很驚喜。體驗了一把之后,他的感受是“輕松、快樂、好玩”。
游教練說,在小學校開高爾夫球課,首先是以培養興趣為主,第一個學期的教學目標,是讓孩子掌握站位、握桿、推桿的標準動作,懂得高爾夫球的基本禮儀和規則,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將結合動畫片,教孩子們揮桿等標準動作。
本學期開始試點不收任何費用
從本學期開始,高爾夫球課正式進入鼓一小的日常體育課。學校在一、二、三年級中以抽簽的方式各選出兩個班,進行高爾夫球教學試點,每周上一節課。校方稱,如果試點順利,今后還將在其他年級推開。
高爾夫被稱為“貴族運動”,為什么要在小學開設這樣的課程呢?鼓一小校長金其先的想法是,“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同時創造條件,為孩子們培養多元化的興趣愛好。
他說,鼓一小的傳統體育強項是羽毛球,近幾年為省隊和八一隊都輸送過好苗子,現在,結合鼓樓區教育局“一校一特色”的要求,把高爾夫作為學校的另一項特色體育項目來發展,“說不定,以后我們學校也會冒出優秀的青少年高爾夫選手呢?”
據了解,鼓一小的高爾夫教學完全免費,不會向家長收取任何費用。
游秀鋒教練告訴記者,高爾夫是一項“紳士運動”,打高爾夫不但可以鍛煉身體的力量、柔韌性和協調性,還能讓學生們懂禮貌、守規矩。他說,孩子越小接觸高爾夫,球感越好,“老虎伍茲3歲就開始練球了”。
目前,高爾夫已經被列為2016年巴西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家長熱議高球課
鼓一小開設高爾夫球課的消息,也引發了海都教育QQ群家長們的熱議。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多學一項技能沒什么不好,而且還是免費的,也不占用課余時間,只要孩子開心就好。但也有家長認為,高爾夫畢竟不是大眾化運動,學了意義不大,“還是跑步實際點,可以增強體質”。
贊成派:多學項技能沒啥不好
黃女士是鼓一小一名六年級男生的家長,她認為,能讓孩子們多接觸不同的體育項目是好事,“我兒子聽說低年級有上高爾夫球課,還有點惆悵呢。”她說,中國有些體育項目比不上國外,就是因為沒普及,如果能普及,說不定能發現很多苗子。
“既然學校免費教,那就趕緊學唄,哪個體育項目學起來不要花錢?可能高爾夫的球桿貴點,但初學階段也不會自己去買球桿吧?其他裝備不要去攀比就好了。其實家長的心態最重要。”
福州包女士則認為,“讓孩子從小體驗貴族運動,就像早操可以跳邁克·杰克遜的音樂,有何不可?”她的兒子目前正在一所知名的民辦初中校念初二,聽聞鼓一小開高爾夫球課的消息后,她的第一反應是,“最好初中也能開這個課”。她說,青春期的男生更需要紳士風的熏陶,如果向孩子們灌輸中國傳統的謙遜禮讓,他們可能會覺得老生常談,但通過高爾夫的渠道,孩子會感到新鮮,又有興趣去學習禮儀。
另一名鼓一小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對高爾夫球課很有興趣,“這只是一項運動,孩子喜歡,多接觸一下也無妨,為什么要反對呢?”
反對派:學了也沒機會練
“羽毛球是普及項目,但高爾夫就算學會了,哪有機會去練?”福州陳先生的女兒在臺江區一所小學上三年級。他認為,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項目,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在課外時間進行練習,但即使孩子在學校學了高爾夫,課后也沒有機會到球場去打球,學了意義不大。
“不提高爾夫貴族與否,關鍵是運動要適合孩子的天性。”福州烏山小學的學生家長林女士說,小孩子肌肉發育較弱,不適合做單調的、長時間的運動,高爾夫就是反復練習推桿、揮桿,有點單調。相比之下,跳皮筋、踢毽子、打沙包、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籃球等項目,既簡單易行,又符合孩子的天性。“應該組織孩子們做體育游戲,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鍛煉。”林女士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