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學裝備要“蘋果三件套”,出國游成暑期常規獎勵……
6成受訪中學生消費時不問價格
孩子們花錢為何越來越“狠”
家長不愿苦了孩子,又不愿被當作提款機。專家建議應讓孩子了解家庭收支
“不給我買,就讓我在同學面前丟臉去吧……”這兩天,一則女生開學前執意要買“蘋果三件套”,氣哭母親的消息被廣泛轉載。
報道中講到,一個剛考上大學的女孩,去學校報到前,跟媽媽一起去采購“裝備”。女孩執意要買蘋果手機、iPad3和蘋果筆記本電腦這所謂的“蘋果三件套”,而超過2萬元的總價讓媽媽無奈流淚。
開學裝備,從上世紀90年代的隨身聽到本世紀00年代的MP3,再到現在的“蘋果三件套”,10多年里價格成本翻了N個跟頭。
前幾天,衢州女生小璐也在人人網上曬出了自己的開學裝備:蘋果手機、iPad、索尼筆記本電腦、PSP、數碼相機、拍立得相機……記者大致一算,要把這些裝備置配齊全,已經遠超兩萬塊錢。
這兩天,記者針對孩子的消費情況做了個小調查,調查結果暴露出來的消費觀念讓人不禁咋舌。
孩子的消費觀
伸手要獎勵,孩子的胃口越來越大
考個好成績,父母給獎勵,這是很多家庭激勵孩子的一項“法寶”。而精明的孩子,也越來越懂得利用獎勵替自己博個“奢侈品”。
記者昨天隨機調查了20多名學生,發現暑期里孩子們獲得的“戰利品”五花八門,戶外自行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還有出國游等等,都成為常態。
杭州一所民辦初中的老師最近就發現,班級QQ群中,有10多個孩子顯示是用iPhone登錄的,占班級總人數的1/4。
而初三剛畢業的陳同學則表示,蘋果幾件套的獎勵已經不稀奇了。
“我考上重高,剛剛和爸媽去美國玩了一圈。”陳同學說,這是她提出的,因為班上很多考得不錯的同學都選擇出國游。
對于孩子們在物質方面的獲取,近年水漲船高這一現象,從事教學19年的班主任老師蔡鳳毛深有感觸。
“以前的孩子中考后,會要求吃頓飯作獎勵,現在動不動就是出國旅游,或者買一堆價值不菲的數碼產品。雖然這是家長對孩子的獎勵,但近年出現了攀比的趨勢。”蔡老師說。有些家長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會無條件滿足,只要求“好好讀書”。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我有時會跟家長說,再下去以后要買房買車作獎勵了。”蔡鳳毛說。
爸媽賺錢供讀書,不少孩子消費不問價格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6成受訪中學生,在消費觀上抱“不怎么考慮價格,喜歡就買”的態度。
高一林同學說,她同學在學習用品上只追求最好的,100多塊錢的筆袋,幾十塊錢的水筆,10多塊錢的進口橡皮等等。
記者從一些老師這里了解到,盡管許多初高中有諸多限制,比如學生平時要穿校服,不能帶手機,盡量減少引起學生攀比的可能,但實際上很多學生也有其他辦法彰顯不同。
比如學校對鞋子沒限制,新學期很多同學的腳上就會“鳥槍換炮”,有時一位同學穿來的限量版,會在班上掀起一陣杭兒風。而據初二男生張同學說,他看中的籃球鞋限量版基本都要4位數以上。女生則熱衷于手表、眼鏡,特別是明星代言的款式。
記者發現,在中學生的消費中,最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在追星與旅游上的支出。
初三女生Joe說,平時的開銷除了日常吃喝,還包括追星的一些花費。她喜歡韓國的明星組合,經常會買些明星的衍生產品,有時候一個月就要用掉近千元。當然,同齡人中還有為了追星,特意打飛的去國外的。
“大人給的錢不夠,還可以拿壓歲錢補貼。”高一的林同學表示,“去年壓歲錢收了一萬多,因為來得容易,花起來也沒感覺,不怎么肉痛。”而記者發現,受調查同學一般都自主支配壓歲錢。
家長的看法
沒必要苦孩子,就算理解不了也照買單
盡管不少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曾委婉地向家長建議,對孩子物質方面的要求要有所控制。但是章女士的觀點代表了現在很大一部分家長的態度。
“我們小時候沒用過什么好東西。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讓孩子刻意去節儉。”她說,別人都在用,不給他用豈不是跟社會脫節了。“再說會用科技產品也算是一種技能啊。”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受訪中學生中,超過2/3的學生表示會向父母要錢或東西,而超過一半的父母會以學習為條件滿足他們,另外則有家長表示會好好問清楚目的需求。
李先生則坦承,一般來說孩子的消費水平要比父母高很多,“至少零花錢上不能讓他跟同學差距太大。”
去年暑假,李先生應讀高中的兒子要求,給他買了一輛戶外自行車。“貴得要死,好幾千塊。兒子說,好朋友們都有了,上學都騎著來的,而且這種車是專門玩戶外的。”
他苦笑道:“我和老婆都還在騎五六年前買的三四百塊自行車呢。結果車子買來,他也就上學騎騎,什么戶外騎游都沒去過。”不過,他表示,只要孩子管牢學習,這些要求他都會滿足兒子。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